第一百零六章 形勢急轉(1 / 3)

張寶與曹操展開數次試探性的對攻,經曆過第一次失利的曹操吸取了教訓,以穩紮穩打的作風,針對黃巾軍士氣雖然極度高漲,但因為兵器破損,戰鬥力不高等的因素,特意組織麾下精銳部隊,趁對方還沒站穩陣腳的時候,一鼓作氣地衝殺黃巾軍部隊。

黃巾軍普通士兵戰鬥力原本就較弱,再加上平時訓練也無規章,被曹操麾下精銳部隊一衝陣,頓時陣腳大亂,陷入各自作戰的局麵,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雙方數次交戰,黃巾軍屢屢敗退,士氣從高漲頓時跌至穀底。

曹操先是隨從皇甫嵩朱儁兩人屢征黃巾軍,任東郡太守時,又征討於毒,白饒,眭固等人,與農民起義軍的作戰經驗極其豐富,深知對方弱點和不足,然後又能夠布置以針對性極強的戰略,因此才能夠無往不利。

張寶召集青,徐兩州黃巾軍,時日不多,之所以在進入兗州境內的前期能夠攻陷城池,一是因為黃巾軍進入兗州實在猝然,駐紮在各個城池裏的駐守部隊根本毫無準備,完全就是被攻擊地措手不及;二則是依靠人海戰術,從數量上取得勝利。

人海戰術,正是曆朝曆代的農民起義軍們衝擊腐朽的統治階級時倚仗的“利器”。

懷著對朝廷嚴重不滿意心理的民眾,會以滾雪球似的讓統治者目瞠口呆的高速度,沿路加入已經發動起義的農民起義軍。

縱覽曆朝史書,史官們在描繪天下奮起抗爭的農民起義軍,往往會用“賊附甚眾”來形容一隻剛開始力量仍然十分弱小,但眨眼間卻迅速壯大,並讓前來剿滅的官兵大吃苦頭的農民起義軍。

“人多力量大”這個詞語,在農民起義軍身上得到十分恰當的驗證。

但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農民起義軍之所以往往大量地運用這種戰術取勝,正是因為他們之中缺乏出色的統帥。

曆代農民起義軍,最終無法奪取天下的根本原因,也在於此。

一旦統治者開始組織正規力量反撲農民起義軍,在與手持精良武器,且又接受嚴格訓練的官兵部隊交鋒之中,農民起義軍往往就很容易吃虧,戰事不利。

而且如果此時農民起義軍攻陷的地方越大,力量越分散的話,更容易會招致最後的失敗。

沒有相當數目的士兵,對前來鎮壓的精銳部隊就沒有足夠的抵抗力量,就變成完全一邊倒的形勢。

而且,若率領官兵的統帥熟諳兵書,久經沙場,形勢對農民起義軍就更加不利。

曹操擁有豐富的與黃巾軍作戰的經驗,深知黃巾軍的弱點所在,因此他一旦沉靜下來,就能夠製定出恰當的戰術,不僅讓黃巾軍數量上的優勢無法得以發揮,而且巧妙地利用自己手中有限的力量,給予黃巾軍最沉重的打擊。

張寶數度敗陣之後,終於認識到曹操的手段,對他深為忌憚,不敢再輕易出兵。

雙方陷入對峙的局麵。

曹操雖然極想速戰速決,但麵對張寶下令所有黃巾軍堅守陣地的情況,也感覺頗為束手無策。

雙方對峙其間,天下形勢,發生了一係列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變化。

在關中,李傕郭汜等人率領的涼州兵雖然精銳,麵對呂布的強力攻擊下,卻連敗數場,最後在賈詡的建議下,堅守不出。

同一時間,又派遣心腹潛入長安,聯絡在長安城中董卓的舊部。

有王蒙,李方等人,自董卓被誅的時候,迫於形勢投靠王允,但因是董卓舊部的原因不被王允信任,官職被奪而閑賦在家,因此眾人都對王允怨恨在心。

這些人對於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大舉進犯長安感覺興奮非常,與李傕派遣入安的奸細一拍即合,在約定的時間內,率領府中奴仆攻擊守衛城們的士兵,大開城門,迎接從小路而趕至長安城下的董卓另外餘部樊稠張濟等軍,裏應外合之下,長安城終於又落入董卓餘部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