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權權交易(1 / 3)

賈詡露出怪異的神色,望了夜羽一眼後偏轉視線,低聲道,“正如翔實如言。任何一個政權的領導人若無長遠的目光,最終難逃覆亡之災!對李帥,我也已經是無話可說……”

李傕郭汜等人之所以能夠接受太尉楊彪提出地大肆分封天下群雄,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希望能夠從中獲取一定的利益。

首先因為他們是董卓餘黨,難免遭受董卓罪大惡極的名聲所累,不被天下士人認同。

而且那些已經手握重權的諸侯,原本就可以借勢大力壯大自己手中的實力——當初關東聯軍討伐董卓,除了曹操孫堅兩人和董卓部隊真刀實槍地對戰過,其他人不過是因勢生力,最大化地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已。

最典型者莫過於袁紹這位關東聯軍的盟主。

袁紹以袁門四世三公那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成為了討伐董卓的這場聯盟軍事行動中的最大受益人,得以變成坐擁河北的強大諸侯,並且因此而打起了和董卓相同的打算,企圖染指另立幽州牧劉虞為新皇帝,而和董卓控製的少年天子獻帝相互抗衡。

最終此事因為劉虞的自動逃避和曹操等人的不配合而夭折,但也暴露出了袁紹的野心勃勃。

當曹操和夜羽說起此事的時候,夜羽當時就很不以為然地認為袁紹正是因為自身家族的強勢,才會生出這樣的心思,而這樣的行為,和董卓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有時候,所謂“大義”,不過是某些人得以在其掩飾下進行一切不合法勾當的一塊薄薄的遮羞布而已。

人心嬗變,若是在掌握大權之後,更是鮮有人不會產生變化的。

而從袁紹的例子可以看出,若是不完全限製那些勢力過於膨脹的強大士族與豪強,那麼中原的亂象,永遠無法消失。

當然,如果說要完全消滅士族豪強,那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權貴的不斷出現,然後以高頻率的速度更替。

所謂政治,其實本來就是那些權貴們製定規則的遊戲而已。

時勢造英雄。

但一個英雄無論他是多麼的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也不可能憑借個人之力,扭轉乾坤。

他必須聚攏無數的人才,無數的精英,才能夠在眾人的協助之下,成就大業。

那些聚集在這位英雄者身旁的精英和人才們,自然而然地會因為立下功業而演變成享受特權的權貴。

況且,那位英雄,本來就是塵世間最大的權貴,享受著天底下最高的權勢。

其人稱為帝王,號為天子。

多少人想要得到這個最高無上的稱號,而耗費心機,最終卻落得個一場空呢?

東漢末年,在短短的數十年內,各地擁兵自立的諸侯不下數十,如果加上一些借義軍之名而借勢想分一杯全力之羹的人,那麼這個數目可以達到驚人的三位數。

但結果隻有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人笑到最後。

袁紹呂布公孫瓚劉表劉焉袁術等人雖然能夠割據一時,但最終難逃滅亡;董卓以及他的餘部李傕郭汜等人雖然能夠權傾朝野,最終身敗名裂。

更多的人在掌握一定的勢力之後,都是在苦苦地掙紮著不為他人消滅而已。

李傕郭汜等人遠不及董卓強勢,即使能夠趁亂攻入長安,控製了獻帝,但亦無法左右天下大局。

處於困境之下,才會迫不得已地采用太尉楊彪的計策,試圖通過拉攏天下諸侯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說白了,這不過是一場權力和權力之間的交易罷了。

李傕郭汜代表弱勢的朝廷承認各地諸侯的合法化,而各地的諸侯則反過來承認朝廷的正統化——至少,各地諸侯都需要從表麵上做出尊崇朝廷的表現,來點什麼按時貢奉之類的舉動,以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