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遠遠望去鬱鬱蔥蔥,翠綠一片,生機盎然。
臨倚山腳的彩梅郡不大,不足一萬人口的小郡是南平皇朝所屬大小三十六郡中最小的一個,因遍地盛開五彩梅而得名。
彩梅郡雖說最小,卻也名聲在外。
最為人們念叨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郡內所有街道,巷弄全都以花草樹木為名。
據說是南平皇朝先帝一次微服私訪,看到這遍地盛開的五彩梅後龍顏一悅,金口所開而賜的這份整個皇朝裏獨一無二的別致。
其二南平皇朝建朝四十六代,近八百多年的歲月中彩梅郡一共出了大大小小嬪妃一百八十六人!
要知南平皇朝與當今三分天下中的東寧、西耀兩朝在選妃事宜上可是大相徑庭,開國李太祖曾立下祖訓,曆代皇帝後-宮嬪妃不能過於十人!
如此細細算來,可見這彩梅郡不僅花美,女子之美貌亦獨占了偌大皇朝的近一半氣運!
更為難得的是這彩梅郡裏的姑娘不單單隻是相貌出眾,大部分百姓家中的女子偏偏還性子溫和。
少有聽到彩梅郡嫁出去的姑娘在婆家傳出些嘴大舌長,不敬公婆,好吃懶做等等這些尋常人家裏多見的惡習。
乃至於偌大的南平皇朝中,那些個尋常百姓家若是能娶到了個彩梅郡出去的姑娘,那可是頂了天的大事!
四周的街坊鄰居都隻會羨慕那人是不是祖上積德才得來的好報。
隻是這小小彩梅郡在南平皇朝這八百多年中,竟並沒有出一個聲名顯赫的豪門巨閥!
因此這些郡裏尋常家世的女子若是嫁入了那些達官顯赫的高牆深院,也就隻能是做妾的命,一些個命好點的,最多也隻是個得到頗多寵愛的籠中雀。
也難怪彩梅郡的太守大人私下不止一次的感慨道:“這郡裏女子相貌之美雖是冠絕皇朝,可這陰氣太盛,壓得這郡裏竟沒出個像樣的男人!”
------
翠柳巷口一間略顯破舊的小院中,一棵兩人合抱的大樹下,五六個盤腿坐地的孩子圍成一個圈,正中座著一個盲眼老頭。
一個虎頭虎腦的半大小子大聲問道:“夏大爺,今天跟咱們講啥故事呢?”
盲眼夏老頭白發如霜,滿臉皺紋,身穿黃色粗布葛衣,雖洗的快發白了,但也幹淨整潔。
老頭座在小凳上,單手拄棍,一手拿碗喝了口水,緩緩問道:“知道為啥咱郡背靠的南山上有座菩薩廟嗎?”
還是那虎頭虎腦的小子答道:“不知道。”
其餘孩子們還不等夏老頭賣關子就齊嚷嚷道:“夏大爺,快說快說。”
夏老頭咧嘴笑了笑,也沒賣關子了,道:“在我父親還是和你們一般大小的時候....”
話還沒說完,一個生的唇紅齒白,約摸十一二歲的小丫頭詫異道:“那得多早啊?“
虎頭虎腦的男孩瞪了瞪這小姑娘道:“小畫眉,就你話多,聽夏大爺說。”
小姑娘老大不情願的嘟了嘟嘴,翻了一個白眼,嘴裏也不知道嘀咕些什麼。
夏老頭皺皺眉頭想了想道:“是啊,算了算約摸也快百年了啊”。
頓了頓後繼續說道:“咱們背靠的這南山可是整個皇朝的祖山啊,這麼多些年來,但凡倚山而建的郡裏那些尋常百姓多以上山劈柴,捕獸,采藥為生。
前朝的先帝剛繼位之時,憐憫這些百姓,賦收比曆年的皇帝少了三成,這苦巴巴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突然間彩梅郡裏接連進山捕獸的漢子沒一個回來。
按理說平時捕些猛獸,有人損傷也是常常碰到的事情,但是這樣過去好些天一個也不見蹤影的,已是凶多吉少。
那些失去了壯丁的家中老小日夜啼哭,彩梅郡裏真可謂是人心惶惶。
郡裏信佛的老人說是進山捕獵造的殺孽重了才會如此,那些本就哀鳴一片的的家中更是一片淒然。
咱們皇朝本就人人崇佛,當今天下最富盛名的佛門聖地渡乘寺就在咱南平皇朝內,如此說法到是許多百姓家都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