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朝會(1 / 3)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殿內群臣山呼朝拜。

“眾卿平身!”一個女聲從禦座之上傳來。

李明峰跟著群臣謝恩完畢,站了起來。雖然低著頭,但是眼睛直往上瞟,試圖看看慈禧太後和同治皇帝的模樣。

但是帝後高坐於禦階之上,要想瞧到,必須要抬頭仰視。而眾臣都低著頭,李明峰也不敢冒險抬起來了。眼睛向上瞟了幾次,還是瞧不到,最後累的雙目發痛,直要留下眼淚來,李明峰才放棄了。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一個不男不女的聲音傳來。

這些日子,大小事物都由八大臣處理,眾臣哪裏還有需要啟奏的事情?即使是有事情要處理,那也是下朝之後去找端華、載垣、肅順彙報。在這朝堂之上,即使是奏報了事情,難道還能指望六歲的小皇帝定下什麼決策不成?所以,近日朝會完全成了擺設。

正當眾臣都以為今日又該向往常一樣的無事散朝的時候,就看一人從隊列中走了出來,跪在禦階之下,雙手托起奏折,高聲到:“臣董元醇有本上奏!”

有太監走到董元醇的麵前,將奏折接了上去,遞與兩宮太後。

看到董元醇出班奏事,站在最前排的端華、肅順、載垣和奕等人,眼皮都是一跳。這些日子,大小事務都是由輔政大臣處理,但是今日這董元醇竟然出班奏事,輔政大臣的心中都隱隱感覺到,似乎有事情要發生。

奕更是清楚其中的關節,這董元醇曾經上過密折,要求兩宮垂簾。這事兩宮太後通過安得海已經轉達給了奕,但是恭親王深知時機未到,所以要求兩宮暫且將這事壓下,等到將八大臣控製住,或者是解決掉的時候,再行提出。

但是,兩宮太後由於一直無法和奕直接對話,時日一久,心中急躁,竟然率先發難了。奕看到董元醇跪在那裏,心中不禁暗怒,大罵小人誤事!

“先帝駕崩,新皇年幼,臣董元醇恭請兩宮太後能以社稷為重,垂簾聽政,輔政幼帝!”董元醇跪在地上,朗聲說到。

“大膽!”肅順論智慧論能力,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但是他的性格太過暴躁,容易激動。聽到董元醇竟然請太後垂簾,肅順也忘了朝堂之上的禮儀了,直接出聲喝斥。

鄭親王端華是肅順的同父異母的哥哥,此刻看到肅順失禮,站在他身邊的端華連忙伸手拉了拉肅順的衣服。肅順也發覺自己失儀了,雖然惱怒董元醇,但是也隻好閉口不言,讓董元醇將話說完。

“本宮二人畢竟是女流之輩,哪裏懂得政務?”慈禧太後在黃簾子後麵悠悠的說到。

慈禧一說這話,殿內眾臣就都明白了,這董元醇必定是受了她的指使。否則,這明顯違背先帝遺詔的奏折一上,兩宮太後必然應該暴怒。

“大清自太祖立國以來,一直定有議政王製度,但是雍正爺以後,議政王被廢,改為軍機處辦理政務。臣竊以為,不如重新恢複近支親王議政的製度,從諸親王中選一二有德有能之人參與議政。兩宮垂簾、親王議政,如此,則我大清江山萬年永固!”董元醇繼續說到。

“放屁!”肅順實在是忍不住了,出班罵到:“大清立國兩百多年,何曾有過太後垂簾之事?孝莊太後德高望重尚且未行如此之事,難道…….哼哼!”

說到這,肅順就閉口不言,但是話中的意思很明顯了,如今的慈禧和慈安,論年紀,剛二十餘歲,沒有一點從政經驗。論才能,慈安太後就是一無才女子罷了,慈禧更是連字都不認得,這樣的太後竟然也想做孝莊太後都不敢做的事情。

殿上的群臣,看到肅順出班罵人,都噤若寒蟬,有幾個更是嚇的冷汗直冒。

鄭親王和怡親王等人都轉過頭去瞧恭親王奕,看他是何反應。此刻的奕是既不能反對垂簾,也不能表態支持,所以隻好低著頭,裝作沒事人一般。

“肅中堂莫要發怒,朝堂之上,是講理不講力的。”慈禧太後緩緩的說到:“無論如何,起碼得讓董禦史說完吧。”

肅順冷哼一聲,也不顧忌君臣禮儀了,雙目直視黃紗帳後麵的慈禧太後。

得到慈禧的支持,董元醇氣勢更壯了:“雖然我朝未曾有過太後垂簾之事,但是這並不代表以後不能垂簾。兩宮太後為聖上之母,輔佐必定盡心,大權也比不會旁落,待得聖上成年,再行歸政,豈不是正理?”

“你什麼意思?”聽了這話,連怡親王載垣都沉不住氣了:“董禦史,本王聽你話中似在暗示我等會獨攬大權,欺淩聖上一般?”

董元醇似笑非笑的說到:“王爺誤會了,下官也是為社稷著想,如今天子年幼,萬一再出現個鼇拜之類的人物,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