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良享年七十七歲,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絕對算是高壽了。
這位老爺子在嘉慶年間就做了禮部的主事,算作進入官場,後來逐步升任部曹、知府、道台。道光十四年,也就是桂良四十歲那年,他升任河南巡撫,從那以後桂良算是實實在在的成了朝廷大員。
從此之後,桂良開始平步青雲。由河南巡撫升任湖廣總督,幾年後又調閩浙總督,後又調雲貴總督。
道光末年,桂良被調入京城,任兵部尚書兼署正白旗漢軍都統。後來又做了吏部尚書,鑲紅旗漢軍都統。
鹹豐六年,桂良被授予了東閣大學士的職位,位列正一品,地位相當於宰相。後來桂良又主管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署,還負責和洋人談判貿易商業問題。
桂良的一生,做過小官,也做過大官;做過文官,也做過武官;做過地方官,也做過京官。從嘉慶朝到道光朝,再到鹹豐朝,桂良步步高升,若不是最近一年多桂良一直重病在身,恐怕同治朝的軍機處也必然會有其一席之地。桂良的一生,就是大清官場的寫照。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告別人世,對朝政影響雖然不大,但是這也的的確確的算一件大事了。重臣離世,滿朝皆悲。
眾臣正好議完全部事務,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奕、奕澴、寶鋆、賈楨、趙光等人紛紛告退,到桂良府上治喪。
其後,慈禧太後又派貼身太監代表兩宮太後和小皇帝前去探望。
其後的幾日,朝臣紛紛前去探望,包括李明峰都派了保定知府邱青林代表自己前去祭拜。朝廷後來擬定桂良的諡號為“文端”,算作對他一生為朝廷效命的肯定。
忙完桂良的喪事,就到了年關了。朝廷騰出手來之後才擬旨給李明峰,重新任命他為直隸總督,並且討要五萬條火槍、一千門火炮。李明峰接到聖旨之後,非常爽快的同意了朝廷的要求,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難處。
首先,兵工廠的建設還沒有完成,兵工廠的上遊企業鐵礦廠也沒有完成,據老李估計,最快也得等到夏季兩間工廠才能正式投產。當然,這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擁有大量的煤炭。否則的話,鐵礦廠無法運營,兵工廠也就沒有了原料,整個工程到底何時結束就不好說了。
李明峰向朝廷保舉宋慶的弟弟宋仁擔任大同總兵,與此同時又保舉順德府同知,也就是林婉兒的哥哥,李明峰的大舅子林興省擔任大同知府。李明峰自稱必須掌握大同的煤礦,才能讓鐵礦廠和兵工廠按正常進度建造並且投產。
大同府地處山西省北部,是全國煤炭儲量最高的地區,大同府的煤炭資源一旦得到開發,其產量將會比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普魯士王國這歐洲三強產量的總和還要高。
在二戰以前,工業就是兩條腿,一條是煤炭,一條是鋼鐵。隻要這兩項強大,則整個工業就強大。李明峰對大同煤礦垂涎已久,所以一口就答應了朝廷的請求。對老李還說,用五萬條槍換取一個龐大無比的煤礦產區,這是絕對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