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行被捕,撚軍大潰敗,數萬大軍衝殺一番,又斬殺了上萬撚子然後才收兵進駐宿州城。
連日來廝殺不休,清軍疲憊不堪,而且此刻又是深夜,僧王害怕中伏,所以才下令暫歇。進入宿州之後,大軍休息,僧格林沁通知袁甲三、苗沛霖,說要三人一起審問張樂行。
苗沛霖曾經在張樂行麾下做事,受其厚恩,所以不好意思參與審問。袁甲三本來和張樂行商量好了要造反,一同攻擊清軍,但是最終卻食言而肥,也沒臉見張樂行,最終兩人都派人通知僧王,稱太過疲乏,暫且休息,一起事情全憑僧王做主。
僧格林沁也知道他們想的是什麼,也不強求,最終獨自審問張樂行。
張樂行在大堂上將僧格林沁一頓臭罵,也將朝廷的昏庸政策批的一無是處,但是清軍的書記官卻在僧王授意之下,記載的下來的都是求饒之詞。
因為文祥死在撚軍手中,所以僧王也不想勸,也不能勸張樂行投降!最終僧格林沁還是下令,一刀了結了這位撚軍盟主,將其首級和“供狀”送入北京,為前線將士邀功請賞。
歇息了一天,第二天早晨,僧王和苗沛霖、袁甲三在一起商議軍情。最終決定苗沛霖率軍本部大軍向東南方,洪澤湖方向追趕龔得樹的撚軍白旗;袁甲三率領本部大軍向正東方,江蘇宿遷方向追趕侯仕維的撚軍紅旗;僧格林沁則率軍大軍向東北方,江蘇徐州、山東棗莊方向追趕韓老萬的撚軍藍旗。
事不宜遲,分配完任務之後,三支大軍再度出擊。僧格林沁本來帶著一萬人馬出擊,一番大戰過後,刨除陣亡和受傷的,僅剩六千可用之兵。僧王初戰得勝,心中豪氣頓生,對於逃跑的韓老萬也不放在心裏。兩萬撚子罷了,僧王有信心用六千蒙古鐵騎殲滅韓老萬的兩萬撚軍!
上午八點多鍾,僧格林沁率領騎兵再度出擊,這一次,他誓要徹底殲滅撚軍藍旗!如今撚子的黃旗、黑旗都已經全軍覆沒,假如僧王再殲滅藍旗,袁甲三再殲滅紅旗,苗沛霖再殲滅白旗,則撚軍全敗,北方平靖!
這可是不世之功!
僧格林沁信心滿滿,但是苗沛霖和袁甲三卻不肯為朝廷賣命!帶一萬人去上人家門口打人家兩萬?這不是找死嗎?袁甲三和苗沛霖的部隊可沒有蒙古兵那般精銳,他們可不會冒風險替朝廷賣命。
僧王先出城之後,袁甲三也帶兵出了城,隻不過,他並非是按原定計劃去宿遷攻擊侯仕維,而是直接在宿州城外駐紮,等候步兵到來。
袁胖子為人謹慎,雖然他明麵上和苗沛霖關係不錯,但是他深信“知人知麵不知心”!所以他不肯在宿州城內駐紮,免得遭到苗沛霖的毒手。苗沛霖也知道袁胖子是個小人,也不和他計較。
兩人都是小人,辦事倒也簡單,各自防備著對方罷了,誰也別想占到對方的便宜。
宿州城內有苗家軍一萬多,再加上苗沛霖這次帶來的一萬騎兵,總共兩萬多人,但是苗沛霖仍然感覺兵力不足,於是給亳州等處都發文,要求各地抓緊派遣援軍。
袁甲三、苗沛霖等到僧王出發三日之後,才在宿州聚攏了十萬大軍,繼續按照原定計劃向江蘇進發。
不提袁、苗二人,單說僧格林沁率領六千騎兵殺入江蘇,抵達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