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新疆行省(1 / 3)

劉銘傳帶領騎兵向西一路狂追,奔襲兩千裏,殺入浩罕國境內,將阿古柏之子胡裏伯克誅殺。李明峰讓韋誌俊帶領一萬步兵跟著劉銘傳殺入浩罕,等到誅殺了胡裏伯克之後,劉銘傳、韋誌俊又在浩罕國境內耀武揚威一番,給當地的領主以震懾,然後才返回新疆。

在兩人遠征的過程中,李明峰又讓哈密回王伯錫爾給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和闐(今新疆和田)、烏什、庫車、喀喇沙爾(今新疆焉耆)五座城池的回王領主寫信,要求其迅速放下武器,歸順朝廷。

南疆有八大城池,現在喀什噶爾和英吉沙、阿克蘇都在常勝軍掌握之中,剩下的這五座城池則還處在叛軍手中。此時李明峰風頭正盛,對這些反叛之人也比較苛刻,老李命令這五大城主立刻無條件的到喀什噶爾來投降,否則就發動進攻,全都格殺。

一手軟一手硬,一邊讓伯錫爾寫信勸降,李明峰一邊又派蔡宜群、李秀成、宋慶等人帶兵到這幾座城池附近駐紮,對他們進行軍事威脅。

這些人看到阿古柏已經敗亡,知道抵抗隻有死路一條,紛紛自縛到喀什噶爾請降。他們認為朝廷還得依靠他們來統治新疆,所以這次雖然會受一定懲罰,但是小命還是能保住的,所以才如此大膽的到喀什噶爾求降。

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他們的預料,這些回王到喀什噶爾之後,立刻就被李明峰關押了起來。他們的城池領地也被常勝軍給控製了起來,一時間,整個新疆都被平定了。

南疆的回王基本都沒有得到朝廷的冊封,隻是得到朝廷的默認罷了。他們的產生也比較複雜。有的是大財主,然後招兵買馬,最終靠自己的實力成了一方領主。有的是伊斯蘭教的阿訇,在當地德高望重,被當地百姓推舉為領主。

南疆分離主義鬧的很嚴重,幾百年來都是這樣,甚至可以說,這都成了當地的風俗了。這些領主基本也無視朝廷的存在。朝廷掌握新疆的時候,他們礙於大清的軍事威懾,明裏是表示恭順的,但是背地裏,他們也在積極的謀求南疆的獨立。

這幫維吾爾人倒還有幾分忠心,兩百年前,維吾爾人的統治者就是瑪罕木特。瑪罕木特是伊斯蘭教白山派的最高領袖,是個和卓。和卓是阿拉伯語譯音,又翻譯為為“火者”、“霍加”,也就是聖裔的意思。

瑪罕木特在位的時候,維吾爾人是蒙古人的奴隸,被準格爾汗國所奴役。後來清朝出兵討伐葛爾丹,解救了維吾爾人。康熙皇帝最初也準備以仁義治理新疆,想在新疆培養一個類似於哈密回王家族這樣的忠於朝廷的當地貴族,然後進行委任統治。

瑪罕木特作為維吾爾人的最高領袖,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康熙重點培養的對象。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和霍集占也被朝廷重點培養。

但是當朝廷消滅葛爾丹,主力撤出新疆之後,和卓家族就開始不老實了。瑪罕木特去世之後,新疆大權落入波羅尼都和霍集占的手中,兩兄弟趁著朝廷在新疆兵力稀少的時候,發動叛亂,建立汗國,自稱大汗。

這時候已經是乾隆年間了,乾隆帝聽聞新疆叛亂之後,立刻發兵征討新疆,經過數年大戰,徹底撲滅了叛亂,史稱“大小和卓叛亂”。

這其中的小和卓,就是霍集占,李明峰原本對此人倒還有幾分好印象,都是受了金庸的毒害。在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之中,老金替霍集占說盡了好話,將其寫成為了民族獨立而抵抗侵略的英雄。《書劍》中的兩個重要女角,霍青桐和香香公主,就是霍集占的女兒。

但是現在,李明峰是恨這些分離主義分子入骨。這麼多年來,他們屢次叛亂也沒有成功,不但給朝廷帶來了損失,也讓新疆連年征戰,不得消停。

大小和卓之亂數十年之後,朝廷對新疆的控製力度又減弱了,這個時候,逃入浩罕的大和卓波羅尼都的孫子張格爾再度返回喀什噶爾,在南疆興兵造反。張格爾雖然隻身一人,但是他到喀什噶爾振臂一呼,南疆百萬維族百姓都歸附其旗下,這樣一來,又讓朝廷耗費了好幾年的時間來征討。這個事件被稱為“張格爾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