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俘虜(1 / 2)

公元1868年,是大清同治七年,日本慶應四年。這一年,注定是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對中國來說,還是對日本來說。

1868年3月18日,也就是李明峰的常勝軍圍困京都半個月之後,江戶城下也正在發生一場能改變日本前途的大戰。

藻前希率領援軍去救援被困的西鄉盛隆,結果他自己反倒被熾仁親王設計,在途中遇伏。天色陰暗,猝然遇襲,南部的薩長兵又不熟悉附近地形,隻一陣衝殺,藻前希率領的一萬精兵就陣腳大亂。

雖然薩長眾將極力阻止反撲,試圖扭轉敗局,但是他們注定無法在短時間內趕到江戶城了。

到午夜時分,距離藻前希帶兵出營已經有五六個小時了,熾仁親王仍然站在營寨上遙遙望去。這時候,一個衣衫不整,風塵仆仆的士兵被親兵帶到了熾仁親王麵前。

“親王殿下,西鄉盛隆大人率軍在江戶城內苦戰許久,已經不幸陣亡了!”這人是熾仁親王派出的探子。

這個探子是熾仁親王派到西鄉盛隆的親兵之中的,所以他能準確掌握西鄉盛隆的生死。而他的手臂上又帶了一條藍色布帶,熾仁親王特意告訴北部幾個大名,手臂上帶藍布帶的,乃是自己人,萬萬不可傷害。所以這個探子才能從亂軍之中混了出來。

“攻入城內的軍隊呢?”熾仁親王不但關心西鄉盛隆的生死,他更關心薩長士兵的生死。隻有薩摩藩、長洲藩的精銳全都損失殆盡,他才能真正掌握日本內戰的主動權。

探子老老實實的答道:“薩摩藩和長洲藩的勇士力戰許久,終究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

“哎!”歎了口氣之後,熾仁親王又默然良久,隨後才故作痛苦的道,“既然江戶這邊失利,我等還當速速回師救援京都,以免天皇陛下蒙難!”

眾將對望一眼,齊聲應道:“是!”

雖然熾仁親王的心腹們都知道熾仁親王心中打的是什麼算盤,不過,眾人嘴上還是不斷的表示對天皇的忠誠。因為熾仁親王要想做征夷大將軍、重新開建幕府,他的這些心腹要想做一代家主大名,他們就必須得到天皇的任命。

日本的幕府將軍,就如三國時代的曹操一樣,即便再猖狂,名義上還是要表示對天皇的服從。否則就名不正言不順,正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若是不對天子恭敬一點,也無法號令諸侯。

就這樣,絲毫不理會被敵人圍困的藻前希等人,熾仁親王連夜就帶兵撤離了江戶,向京都方麵進發。

北部諸大名在剿滅了江戶城內的西鄉盛隆之後,迅速帶兵增援埋伏藻前希的鬆平至義軍,最終,經過一夜廝殺,北部聯軍將藻前希等人全部圍殲。

再說德川慶喜登船之後,命令軍艦向北部的水戶藩進發。

德川慶喜是上代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的兒子,也是當代水戶藩主的親弟弟,此時他能投靠的,也隻有水戶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