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四麵吳歌(1 / 2)

宏偉的楚王宮中,一位身穿甲胄的青年正在舞劍,一招一式中,滲透著氣貫長虹的勢態,清風拂過的刹那,劍式卻隻是愈發的卓然。劍氣如同被賦予了生命,環他周身自在遊走。舞罷,他仔細欣賞著這寶楚劍,湛盧劍,真是無價之寶,劍身挺拔而又透漏著一股寒氣。良久,侍衛王孫滿來報,公子西請見我王,他揮揮手。將劍遞給旁邊的侍衛,徑直向大殿走去。

大殿中的升鼎特別奇特,鼎有銘文,且不同於中原的鼎圓頂必圓底。它為方底,平底而束腰,立耳外撇,四周有六隻攀附的鳳凰,這與楚人崇拜鳳凰的傳統相吻合。大殿的左排是一整套樂鍾,甬鍾。鈕鍾從小到大以次排列,造型很是獨特。大殿的右邊是赤色的刺繡品,圖中是祝融觀星的情景,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甚是精美。但。整個大殿充斥一股莊重的氣氛,無比壓抑。

子西已經等候多時,見到楚王踏步走來,行完禮便急切的說,大事不好,吳國欲出兵伐我,其大將伍子胥兵鋒直指舒城,更令人不安的是,吳國此次發兵似乎與往常不同,吳王闔閭親自領兵。

聽罷,楚昭王握緊拳頭砸向銅柱上。為什麼要趕到這個時候,自己幼時即位,熬了這麼多年,隱忍了那麼多年,好不容易快要親政,從令尹子常手中接掌權力。大戰將至,還是要依靠子常,可如此想要完全掌權是遙遙無期了。

楚昭王問,何以解憂。子西緩慢的說,隻得拚力死戰,此不得已而為之。自楚靈王起已是四代亂政,待大王年少即位,子常專權,朝局不穩,楚雖為大國,可國力衰敗,民力窮乏,國家更是無凝聚之力。反之吳國國勢如日衝天,近年伐楚連連取勝。若是能與吳國求和自然是好,如此便可養精蓄銳,另做它圖。

楚昭王大聲說道,吳人欺我年幼,自我即位,無歲不有吳師,肆意縱橫楚境,現在孤已成年,要報仇雪恨,求和,絕對不可能,伍子胥,你要滅了楚國,那寡人就先滅了你。

隨後楚昭王命令王孫滿即可傳令公子高立刻領兵一萬救援舒城,並要求子高定要活捉伍子胥。調兵一萬這一點權利楚王還是有的。

子西望著大殿外怒氣衝衝而離去的楚王,搖搖頭,隨著年齡的增長,楚昭王越來越獨斷了。他忘了一個問題,伍子胥何許人也,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生擒他,絕無可能,吳楚又是老冤家,打了百年的仗,雙方又是知彼知此。屋漏偏逢連夜雨啊,但願五弟不要敗得太慘啊。

想到著,子西趕緊出王宮提醒子高。

一場大戰降臨舒城,緊張與恐懼的氣氛滲透著每一個人心中。望著城外密密麻麻地吳軍,有的人更是不知所措,因為守城的士兵也是吳人。主帥屬庸大喝一聲,將士才稍微有些精神。

十年前,楚平王熊棄疾病逝,楚昭王不滿十歲即位,當時的吳王僚見楚國新喪,覺得有機可乘,便派弟弟屬庸和蓋賒率軍進攻楚國,沒想到楚國哀兵必勝,上下同仇敵愾,戰事僵持不下。吳國國內發生政變,吳王僚被刺客專諸刺殺,公子光自立為王即為闔閭,加之吳軍退路被截斷,進退不得,屬庸和蓋賒隻得投降,二人的投降使子常大為振奮。熱烈款待兩人,後來令尹子常利用對姬光的仇恨,便把兩位的封地封在了舒城,在吳楚邊境監視吳國。

舒城曾是群舒部落的居住地,楚康王時被滅,便舒城為縣,離吳較近且城高池深,是抵禦吳人進攻的要塞。若想攻楚腹地,必須拔掉舒城。同樣屬庸和蓋賒也明白他們遲早會遭遇闔閭的進攻,幾年的時間將舒城加固一次又一次,現在舒城可以說是堅不可摧。吳軍若是想占領,一定會付出巨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