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雲雖覺烈火長老的掌力越來越強,但他既信心倍增,出手自然毫無猶豫,烈火長老的悠然掌固是發揮的淋漓盡致,風吹雲的武功卻也漸漸的上了道路。他心中計議,隻覺自己要抓得這烈火長老,恐怕並非易事,見韓杜負手立在一旁,也不知他武功如何,但他剛才輕飄飄的攔那女子的身法,想來武功也是不低。
風吹雲心念轉間,又與烈火長老拆了十多招,這下烈火長老全力而為,景象自與剛才大為不同,這悠然掌原本是一位高人取意於靖節先生的兩句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憚竭心智所創,施展間看似閑庭信步,與世無爭。但雷霆暗隱,乾坤中藏,威力卻十分霸道。旁人隻見烈火長老身形高壯,此時使起悠然掌來居然麵帶微笑,意態頗為瀟灑,渾沒了那種咄咄逼人的戾氣。腐土長老暗暗心驚:這孔二時果然有些門道,此時在場中的若是我,隻怕也難抵敵。見風吹雲雖然拳腳間頗見生疏,但應付的卻算自如,不由心下驚疑不定:“這少年到底是什麼來頭,難道,他……便是風吹雲?”
風吹雲對這套掌法了如指掌,習得全套,所知遠比烈火長老為多,自然占盡上風,隻是他功力有所不逮,臨敵經驗不及烈火長老,不然早已取勝。這時見烈火長老又是一掌直劈,心中一動:“他為何不用第七十三招‘園中摘蔬’,那豈非比這五招‘撫鬆徘徊’要妥貼有效的多?”繼而想起,這烈火長老好像從來沒有用過七十二招以後的掌法,心念急轉,華前輩教這套掌法時的情景如閃電般劃過心頭:華前輩當時一一指點了這掌法中的關竅所在,對自己道:“創製這套悠然掌的前輩高人想是因極為仰慕故晉名士陶潛,故而取其詩意曰悠然掌,這套掌法風流雅致,意境高遠,本來甚合我心,可惜自七十二招以後,掌意便有些羈絆猶豫,取舍難決。拖泥帶水之間,與掌法所謂‘悠然’之境去的有些遠了,似乎創製武功的這位前輩心有大憾事,大鬱結,久練恐於身體無益。”又道:“這後麵三十六招,不學亦無不可,但一來此乃前人心血之作,我不忍於我手中而絕,二來這位前輩不愧是位絕世高人,雖然掌意不合,但掌法中最厲害的偏偏是這後麵的三十六招,想是那位高人於掌意上無法突破,便在招式上著力而為。因此雖然立意不佳,總還是有些用處的。隻是這其中的關節,你要仔細分清。”風吹雲茫然不知所謂,卻不敢細問,點了點頭。華前輩又輕聲道:“唉,招式雖然越發厲害,但已失卻了掌法一貫的空靈之氣,到了最後幾招,居然還有‘托體同阿’這樣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招式。唉,這位前輩對靖節先生的原意是全然曲解了……想那靖節先生隱世逍遙,心中縱有隱痛,也不致如此看不開……”說著神情蕭索,半晌無語。風吹雲記得自己還曾問道:“既然那位高人弄錯了詩意,為何玉先生不把它改過來呢?”華玉峰一直要風吹雲叫他作‘玉先生’,但華玉峰武功高強,見識淵博,雖然除了教武功,幾乎不和風吹雲說什麼話,但風吹雲卻一直對他既敬且佩,心中把他叫作前輩。當時風吹雲問出這句話的時候,華玉峰看著他怔了半晌,竟流下了兩行清淚。風吹雲吃了一驚,不敢再問,心中隻道:“這悠然掌隻怕也並不如何悠然。”
這情景如電光火石般在風吹雲心中一閃而過,一個念頭由此而起:“莫非他隻會前七十二招?哎呦,不好,他之所以先前對我手下留情,隻怕是要我使出餘下的三十六招,但這路掌法掌意並不連貫,他怎麼知道還有三十六招,又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使?”這個念頭一起,風吹雲才算是真正踏入江湖了,再也不是那個懵懵懂懂的無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