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離去後,龐大的機器隨即開始飛速運轉,一切都已不可阻擋。回到書房,孫承宗蒼眉深鎖,心中百味雜陳,坐在太師椅上一語皆無。
祖大壽沒有給他一點限製,但孫承宗知道,這不是祖大壽信任他,而是祖大壽信任袁崇煥,信任袁崇煥在遼東的威望不是他可以撼動的,所以這件事一公開,也就斷絕了一切可能。另外,也可想而知,祖大壽一定早已布下層層封鎖,徹底斷絕了關內外的聯係,甚至都有可能在通往京城的各個關口都布下了封鎖線。
大變突起的一瞬間,孫承宗非但不緊張,反而鬆了口氣,覺得這或許是一個解決問題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他了解袁崇煥,知道袁崇煥決不會反叛朝廷,但聽過祖大壽的一番布置後,孫承宗再也沒有了先前的信心。
最能影響一個人的,還有什麼能夠與死而複生的影響相比?生與死對人的影響極可能是天翻地覆的,經曆過生死一瞬的轉換,孫承宗再也沒有信心得救後,袁崇煥將會如何選擇。而更為可慮的是祖大壽那一係列的布置,如果祖大壽真按那些布置做了,到時袁崇煥可能想不反都不行了。
冷汗汩汩而下,如果袁崇煥決心自外於朝廷,那對朝廷將是多麼大的打擊?將來的局勢之混亂、之複雜、之凶險,都將無法想象。
閉上雙眼,孫承宗知道現在唯一的指望是袁崇煥,是被救下來後,袁崇煥可以阻止祖大壽他們接下來的行動,要是那樣的話,情勢多少還有轉圜的餘地。但……但……孫承宗又順理成章地想到了另一個更嚴重問題,這一切都是誰給祖大壽謀劃的?這種事絕不是祖大壽一人可以幹得出的,也不是任何一個遼東大將可以幹得出的。
那個人會是誰呢?如果這一切的背後真有一個藏鏡人,那這個人的野心會止於僅僅讓袁崇煥成為遼東王嗎?想到這兒,孫承宗頓時心如火烹,不由從太師上站起身來,在書房裏煩躁不安地來回走著。
在寧遠,孫承宗憂心煩躁到了極點,但在北京城裏,在皇宮大內,崇禎卻輕鬆又舒心,而且輕鬆舒心還不止皇帝一人,更感輕鬆更感舒心的還有閣臣溫體仁和兵部尚書梁廷棟。
龍書案上,平放著一張淡黃色的折子,崇禎看過後,放下折子,道:“遼東方麵有什麼動靜?”
看到皇帝的目光向自己看來,梁廷棟立刻上前一步,信誓旦旦地保證道:“陛下放心,遼東方麵一切如常,臣已做好了必要的布置,相信必將一切順利。”
溫體仁隨後說道:“是的,陛下,梁大人說的不錯,隻要袁崇煥一死,遼東就真正是陛下的遼東。”
溫體仁說完,崇禎便頻頻點頭。在溫體仁麵前,崇禎總是不經意間就忘了要在臣下麵前保持高深莫測的念頭,這實在是因為溫體仁每次說話都會撓到他的心尖上。這一次,溫體仁又說到了他心坎裏去了。
袁崇煥千該死,萬該死,最該死的是遼軍心目中隻有袁崇煥,而沒有他這個皇帝。如果袁崇煥不死,那不論在天涯海角,隻要袁崇煥的心思稍微動一動,他這個皇帝便得成為階下囚。隻有袁崇煥死了,他才會睡得安心,遼軍正如溫體仁說的,才會真正成為他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