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來自己在第七世的時候,恰巧成為了一名以“蘇不凡”為主角的玄幻網絡小說家。
春去秋來,2年時間過去了。
1987年的宋瑜已經2歲了,他在不到1歲那年,已經學會開口說話(廢話),2歲的時候甚至都能小跑了。
宋瑜感覺此刻,他就好比某些以重生之XXXX的小說主角一樣,都快要將自己代入到那裏去了。
但隨後他很快有將自己拉回了現實。
這是最終地獄任務的最後一次輪回,不是讓他去演《重生之官商之路》的。
即便你在這一次輪回混得再出色,找不到最後那張地獄契約也白搭。
2年時間裏,由於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直抱著自己到處躥親戚,宋瑜也大概摸清了這一世的家庭情況。
雖然87年那會,不少人都已經下海經商了,但這些宋家人腦子裏卻沒有那些概念。
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還是在原本的單位踏踏實實工作。
宋瑜的父親是定海市某廠的基層職工,母親是事業單位的職員。
那年頭,在工廠裏上班要比在事業單位的鐵飯碗工作,工資要高出些。
宋瑜的這一世也算是出生在普通工薪,或者說比工薪家庭強點的環境。
不過對於找回記憶的4號地獄空間隊長宋瑜來說,即便是生活在貧困村也無礙。
至於他父親家和母親家,生活條件都差不多。
1988年的時候,宋瑜3歲了。他同不少大城市的孩子一樣,都進入到了幼兒園去生活學習。
可是88年的定海市,當時還屬於一座國內中等二線城市。跟政治、經濟中心的北京、上海,以及從80年代改革開放後,發展成經濟開發區域的廣州、深圳等珠江三角區無法相提並論。
那年也是第24屆韓國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的一年。
這世,宋父每天都要蹬著26軲轆的“紅旗”牌兒自行車,將宋瑜固定在後車架上,上下班時接送他。
由於這回有了記憶,宋瑜在尋找最後一張地獄契約的同時,能夠好好欣賞一下自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那時的城市風景了。
什麼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兩截大公家車,老式的綠色單位所用的小吉普,高樓大廈不多,有那麼兩三做正在建設的,其餘家家戶戶不是什麼老住宅,就是一排排的平房。
隻得一提的是,宋瑜他家住的是老式樓房。是母親的單位分配的,似乎還多交了幾百塊錢。
那時候,每個普通崗位工作者,每個月的收入大致在60塊錢左右(85年)。
偉大領袖鄧xiao平提出的“萬元戶”,即便是在定海市都沒有多少。
一台12寸彩電,就要2000-4000塊錢。
宋瑜他家自然也有一台。
而家中還在宋瑜父母結婚後,先後購買了錄音機、電冰箱、電風扇、照相機、電動刮胡刀等物件。
父母人手一輛26自行車。
記得從70年代中後期,隨著和日本恢複建交,大批的日本品牌電器,開始流入到我國。
尤其從80年代還是,家家戶戶有經濟條件的,都要買點日本貨。
也就是從那時候還是,中國老百姓對於過去“鬼子”的印象,開始發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