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逃離撒丁島(4)(1 / 2)

規模空前的大逃亡。

幾乎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港口。從拉佐城市區通往港口的十幾英裏的公路上,人流如潮水般地湧動,嘈雜,混亂,恐慌……人們毫不懷疑港口會是逃離夢魘的出口,是由死轉向生的希望所在,所有人都不顧一切地向那裏潰散,然而……

有關方麵對港口的這次意外事故作了簡單的報導。

拉佐港口被封的消息最早出現在《撒丁尼亞信使報》的第一版上,同時還登出一張由警方提供的照片。整篇報導中隻字未提港口大橋遭到轟炸的消息,隻言辭含乎地說港口大橋人滿為患昨日突然出現局部坍塌,軍方已經盡其所能施以援手;而該地區由於連日超負荷運轉,已經被迫關閉,城內市民目前已禁止前往。其它有關的各家報紙閃電般地轉載了這篇報導。

“這事全怪我。”Ann對馬修說,“我們掉到水裏去的時候,裏奧用身體把我托出了水麵,結果他的力氣用盡了。謝謝你,是你救了他。”

與此同時,當羅斯蒂·科蘭中校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市區臨時的指揮部——聖保羅銀行。這是一座處於繁華地段的二層花崗岩建築,最外層石牆厚達三英尺,從外表看,它更象一座巨大的磚石堡壘。

市政廳已經被毀,這裏成了政府臨時所在地。

科蘭中校與首府的行政長官簡短地通了一次電話。然後,回到他的辦公室,跌坐在轉椅裏。擊毀港口大橋的命令是從首府發出的,當然,發布命令是一回事,而要使命令為人所服從則完全是另一回事。省內政府部門對他很信任,讓他親自在大橋一帶全權負責交通管製,以政府的名義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如果讓成千上萬的難民離開通往安全地帶的唯一公路和橋梁,他們究竟會作出何種反應,他是無從預料的。因此,他特別指示手下的憲兵,如果難民拒絕離開公路,就向他們的頭頂上方鳴槍;如果還不能阻止潮湧般的人群,就要訴諸最後手段,直接向不聽招呼的人開槍射擊。

就在剛才他走進指揮部時,報社、電視台和廣播電台的記者們正在那裏等他。

他煞有介事地抬起自己的臉。“我們已經有效控製了疫情,請所有市民遵守臨時治安法,靜候家中……,很快!我們將共同慶祝這一偉大的勝利。”科蘭中校麵對鏡頭侃侃而談,放眼四周,他注意到這個繁華的城市冷清了不少,自己已經四麵受敵,眼前的平靜是暫時的。他在心中默念著:“噢,上帝,請給我力量,讓我能拯救他們。”

指揮部的地圖上標明:

沿海岸公路向北至港口的三角形區域劃分為軍事監管區;法特加廣場以南越過龐貝街,直到火車站為一級隔離區;城區外——入海口公路、岩壁山等五條主要出城通道均設有檢察站;拉佐市區僅有的四座醫院——國立海軍醫院、聖安納教會醫院、地中海療養病院以及婦幼保健院均被宣布隔離;在地圖的下方用紅筆圈出一塊特殊區域:城市南郊的幾座廢棄的“瘋人”病院重新被打開,成為這裏最大的“臨時集中營”。

拉佐市事實上已經封城。

羅斯蒂·科蘭中校清楚地知道:目前采取的隔離辦法不可能立竿見影。瘟疫的爆發正象一切自然災難一樣:有它自己的步伐,它必須走完發生、發展、高峰、衰亡的全過程。

患病人數以幾何速度增長,被稱作“病原體”的感染者越來越多,已經被一個個送進“臨時集中營”。院外有荷槍實彈的軍隊日夜監控,感染者被嚴格管理,不得越雷池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