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複仇之路(2 / 2)

就這樣,秦皓開始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複仇之路。

在秦浩的指揮下,開始了獻王的周旋,真正硬碰硬的交戰越來越少,秦皓的目的隻有一個——拖過秋天,來年再戰。

秦皓此時才用上自己多年來學的兵法,韜略,讓吳國大軍這個最難挨的秋天過去了,獻王選擇了暫時的撤退。

冬天不適合發生戰爭,這不但是無數先人總結的經驗,也成了一個習俗。見到獻王大軍撤離,所有人都以為這個冬天會平靜的度過,可是沒有人知道,秦皓在集結大軍,籌備糧草,正在醞釀著什麼。

吳國最風雨飄搖的那年冬天,發生了一件大事,剛拜為將軍的秦皓帶領三十萬大軍長驅直入,一舉攻破獻王的老巢,斬下獻王的頭顱,這一戰,吳國耗費了三分之二的國庫內存,死傷五萬大軍,殲滅了敵人四十萬大軍,平定了吳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內亂。

當勝利的消息傳到皇城,此時皇城內才知道這個冬天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平靜,而還在為明年春天的戰事憂心的人們才發現自己的憂心已經沒了意義。整個吳國陷入了快樂之中,讓春天的那場悲劇埋沒在塵土中、史書上。

當秦浩回到吳國都城之中時,正是新年伊始,道路兩邊前來歡迎自己心中的英雄時,沒有人想到這個將軍就是春天自己剛剛打死的秦老丞相的孫子。

秦浩回到皇都,在見過皇帝一麵後,便在自己爺爺的衣冠塚前結廬而居,從不見客。能見到他的,便隻剩下他的父母。

新年剛剛結束,秦浩便離開的皇都,他去了邊境,回到了軍隊之中。開始蓄積力量。

。。。。。。。。。。。。。

就這樣,秦浩在邊境呆了十年,經過這十年,在英明皇帝的治理下,吳國的國力恢複的很快,期間有他國來犯,都被秦皓留在了吳國的土地,再也沒能回去。

十年後,秦浩再次回到了皇都,這一次,他進入朝堂,站在大殿上一把空了十年的太師椅旁。

這把太師椅在朝堂上放了十年,是為了紀念一個背上千古罵名來保全吳國的丞相!所有的大臣都記得這位丞相,他們不是不知道真相的民眾,所以他們感激秦丞相,這也是當初秦皓十八歲便做了將軍,沒有人提出異議的原因之一。

站在大殿上,秦皓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出兵南下,要回借出去的土地,一雪前恥,如果可能,再向楚國“借”點土地!

這件事一直都是每一個吳國人的夢想,這個討論也沒有進行多久,所討論的內容也不過是如何打這一仗!

最後,大家把戰爭的全部安排交給了秦皓處理,而舉國都會支持他的決定。

為了支持此次出兵,也是為了展現出吳國出兵的決心,大殿上所有大臣都把自己的全部家當拿了出來,直接交給給軍機處全權處理,用作軍費開支!

這一次,隻用了短短三天便把所有的準備做好,秦皓也重新回到邊境,隻等春天一到,揮師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