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九晚上八點過六分,聯軍向義勇軍做出了正式答複,同意首先撤軍,交割秦山寶山兩座縣城,並向大宋做出道歉懺悔。喀秋莎和雪兒原本以為小犬不會同意張叔夜的提議,沒有想到小犬很爽快就答應了。於是喀秋莎和雪兒漏夜再次來到鬆江,跟義勇軍和大宋簽訂停戰協議。
二月小。第二天是三月初一。城市交割儀式正式舉行。義勇軍派出獨立88團到寶山,獨立394團到秦山,參加交割儀式。上午十點,寶山正式交割。上午十一點,秦山交割完成。聯軍在中土的飛地全部歸還大宋,大宋的國門完全關上。此後九十年,將再也不會出現列國攻打大宋的戰爭。
上午十二點,冬之野以丞相身份在好古城下令,釋放所有列國戰俘。至此,倭國入侵中土的戰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三月初三。我帶領義勇軍萬裏石塘護海獨立軍第一軍連續攻破爪哇國和呂宋國占領的中沙島嶼。中沙府設立,馬玨被任命為中沙知府。
三月初四。中土無戰事。但《沉魚落雁》遊戲中中土的玩家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天。
第一件不平凡的大事是趙佶頒詔全國,大宋與大古正式合並,自降宋王,全國以大古為號。詔書全文如下:
“奉天承運大宋皇帝詔曰: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朕受命於祖宗,夙興夜寐,欲奮發圖強。無如才德所限,朝政浮動。士大夫不能享竹林之風,億兆之民戰兢而活。以致梁山義寇,舉於齊魯。西番北狄,屢來入侵。更有倭寇來於海外,宋室江山,風雨飄搖。嗟乎,朕非昏庸,奈何天心不與朕,國祚雖存,朕何忍以一家之天下,而毀萬民之望乎?古者堯舜相繼,政風高致。至夏啟出,乃私藏國器,圖於一家。朕讀史每至於此,長為歎焉。朕雖才德淺薄,古人之德,多所仰慕。三千年一家之私,以待朕為堯舜也。今有大古皇帝張好古,本為大宋子民,前者倭寇之患,與大古國師小李白,丞相冬之野等,發於草莽,奮國士之誌,揭竿而起,共抗倭寇。旋救梁山義寇頭領宋江於江州,得知府印。革新弊製,去冗員,振民生,百姓群相擁戴。江州之兵,頓成精銳。王師所向,州府披靡。時敦煌瘟疫,大古皇帝親率豪傑,入魔龍之洞,斬龍取藥,救民於水火。複有高昌西夏吐蕃三國,素不服大宋王化,趁火打劫,臨於敦煌。大古皇帝親率虞允文等眾將,前驅破敵,以八十萬眾,募義軍三十萬,殺敵三百萬,揚我國威。複領兵西向,先滅高昌,繼服西夏,再變吐蕃,建號立國。大理藩國望風而服。又有梁山義寇,承大古皇帝感化,亦服王化,共征倭賊。臘月十八,倭寇大舉攻杭州,大古皇帝以皇帝之尊,不忘大宋子民之情,親率億萬之眾,守我東南土,曆今三月,東南終得安寧。大古皇帝又率義師,入萬裏石塘,先守儋州,繼收西沙,再安中沙,兵戈所向,無不立克。嗚呼,大古皇帝之德,四海共見也。大古皇帝之才,大古國共見也。大古皇帝之武力,倭寇共見也。朕嚐與吐蕃八師巴活佛談,活佛曰,若皇帝統大宋,吐蕃必賓服也。活佛之心,與朕同焉。有皇帝一日,可以拓疆土,擴海疆,興百業,安百姓,先世版圖必得重見,盜賊不能興,敵國望風必降。朕太祖太宗,當時立國,其意豈不如此?是以朕傳國於大古皇帝,以臨中國。聖王已出,孔孟亦必樂見也,欽此!”
聖旨到時,我正在中沙考察島嶼,為護海軍基地選址。見到聖旨不由目瞪口呆。曆史上趙佶信任奸臣,終於失國,沒有想到在這個遊戲,還能玩出這個把戲。
但不容我更多感慨,係統消息已經到了,讓我為大古大宋合並之後擬立國號,宋皇聖旨說的明白,當然國號還是“大古”。也不必改元,就是“好古”。倒是都城,讓我頗費思量。今日之北京,遊戲中還是大遼版圖,不可用。長安舊地,雖有十一朝繁華,也是繁華過頭。江州後世倒成陪都,但一個“陪”字,已經說盡偏安之意,連老蔣尚且不願,何況我輩。想來想去,唯有敦煌。素來就是中原西極,處列國交彙之地。左擁繁華,右刻荒涼,正是勵精圖治之地。當即定下敦煌為都。
這裏剛剛搞定,八師巴國書已到。稱西藏從此入大古版圖,永不背離。
倭賊退,中土安。四海既已賓服,新都成為新的機會。我將建設新都的任務交給史文恭和市言,命其於敦煌招商引資,有計劃發展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