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歐陽家族(1 / 2)

在華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個祖宗,在漫長的曆史長河裏,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如區、歐、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的後人。

在區、歐、歐陽三姓當中,歐氏和歐陽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現這兩個姓氏,區氏是在漢朝才出現的,因此,區氏族人謙稱是小區,稱“歐”氏為大歐。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如果追溯上去,歐氏和歐陽氏的曆史不隻2400多年,還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至於“區”姓始於何時,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據廣東新會《區渭泉祖家譜》記載,夏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為夏禹埋葬在這裏,食粟於歐山,因而以“歐”為姓。

到了漢朝,歐氏族人歐陽安是一位富商,他樂善好施,深得人們尊敬,漢景帝很賞識他的為人。有一天,漢景帝對他說:“卿才德兼備,何欠之有,應去欠為區。”

在封建時代,皇帝賜姓給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種榮譽,表示皇帝關心他的臣民,隻有乖乖接受。這一來,歐安便改姓為“區”,成為區安。從此,他的子孫便成為“區”氏族人了。《區渭泉祖家譜》提到區、歐、歐陽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區渭泉祖家譜》又說,他們的始祖竹溪公於宋度宗鹹淳年間(公元1265—1274年)從粵北南雄珠磯巷遷徙到廣東新會來。在這之前他們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實,不論是區氏、歐氏或歐陽氏,他們的祖先都是從中原,經過莆田,南下福建、廣東各地。

時光進入到了民國時期,在民國舊上海有個歐陽葉名震江湖,無人不曉無人不知,他的財富富甲一方在上海灘提起他沒有人不知道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據說,歐陽葉的祖先就是漢朝的歐陽安。

民國名流名伶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那個時期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再也不像以前把這些名伶電影演員歸為下九流了。除了周旋外,提起歐陽沙飛和歐陽飛穎在那個時代也是盡人皆知。

歐陽飛穎本名吳曉娟,歐陽飛穎是藝名。她的這個藝名就是歐陽雲的爺爺歐陽葉給親自取的。歐陽飛穎出生在江蘇吳縣(今蘇州市)的一個小康之家,從小愛唱歌。當時,周璿已經成名,常常在電台播唱。歐陽飛穎就拿著歌本,邊聽她的歌邊學。一次,朋友帶她去電台,讓她客串一曲。她大膽試唱,沒想到竟受到熱烈歡迎。聽眾們紛紛來電,點名要她再唱。歐陽飛穎想當歌星,也從此信心大增。此後,她堅持每天去電台作業餘歌手,這對她日後在歌壇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根基。

再說下另外一個藝名為歐陽沙飛,本名錢甜英的電影演員。她1940年考入上海金星影片公司演員訓練班,次年參加《春水情波》的拍攝而初上銀幕。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參加拍攝《白雲塔》、《燕迎春》、《教師萬歲》、《火中蓮》等影片。40年代中期以擅飾反派角色聞名,1946年主演中電攝製的“抗戰間諜片”《天字第一號》曾創下當年最高票房賣座記錄。是40年代大上海較為出名的電影明星。1949年赴香港。50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先後在“泰山”、“遠東”、“新華”、“華成”、“電懋”等香港多家電影公司拍攝電影並擔任主要演員。1960年,因在電懋公司的影片《母與女》中的出色表演獲第7屆亞洲影展最佳女配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