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再度調任
接下去的三天三夜,剛剛擺脫公文束縛的安德魯將軍又被唐恩糾纏起來,已經完全沉迷於此的教授,無時不刻都在向將軍請教有關超限戰的基本理論以及運用常識。安德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倒也是難得勤快一回,耐心地為這愛爾蘭人講解自己所能知道方式方法,真正達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境界。
如何建立政黨,如何防備間諜滲入,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如何恐嚇政客,如何收買議員,如何實施綁架與暗殺,如何投毒泰晤士河等等,在與安德魯的反複推敲確認後,唐恩都一一記錄在案。幾天下來,文件堆積了一籮筐,唐恩是滿意了,可安德魯卻累得半死,嗓音都嘶啞著,那是長時間內說話太多的緣故。
4月12日,站在高大的城牆上,目送著唐恩遠去的背影,安德魯知道英國人就要倒大黴了。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的敵視,不亞於國人對倭寇的敵視。在這場你死我活,不受戰鬥規則限製的較量中,無論是英國人,還是愛爾蘭人,無論哪方最終獲得勝利,但最大的贏家還是歸自己所得,或許還應加上革命的法國。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要想實施超限戰而不被英國人察覺,根本不現實,英國內閣官僚們再是愚昧也不可能笨到那一步,所以,超限戰的開展不僅對英國本土將會造成極大的破壞,對於愛爾蘭自身的傷害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血腥一旦散發,可不是簡單的安撫與鎮壓所能解決的,無止境的報複與反報複,將永遠強加到兩國人民的頭上。
回想21世紀,美國人的勢力何其強大,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竟然被一小小***所領導****折磨得痛苦不堪,在美國本土真正做到風聲鶴唳的局麵。盡管耗費了極其昂貴的代價,依然未能有效的製阻止恐怖主義在全球範圍內不間斷地襲擊美國。
安德魯熟知曆史,他當然明白工業革命對近代英國的重大意義。無論自己所發明創造了何種先進武器,憑借其強大科技實力與工業基礎,英國人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加以仿製、改良、甚至是革新。而這一切,都是長時間處於戰亂狀態下法國,根本不能比擬的。
為此安德魯絞盡腦汁,花費了數天時間,有預謀地為唐恩以及他的愛爾蘭同誌送去潘多拉之盒,當這個魔鬼的禮物在英國一旦打開,勢必將嚴重擾亂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為法國迎頭趕上贏得寶貴時間。
其間,安德魯反複強調的重點,就是要求愛爾蘭人綁架與暗殺曆史上的著名英國科學家和技師。名單全部由安德魯草擬,主要包括,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水利織布機的發明者卡特賴特,利用滑動刀架開創精密車床的莫茲利技師等;還有英國化學家:布萊克、卡文迪許、道爾頓等人;英國的物理學家:托馬斯揚、戴維、布朗等
國與國的關係本來就是卑鄙無常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是安德魯的座右銘,安德魯隻是希望,法國的海軍能盡快強大起來,能夠為可憐的愛爾蘭人保留一點複國的種子。而但在這之前,愛爾蘭人必須孤軍奮戰,至少要忍受數年以上的痛苦煎熬。
送走了唐恩教授,安德魯又迎來國民公會的另一位特使,旺多姆議員,他也算是安德魯將軍的老朋友,曾經在土倫附近,科日鎮的小酒館裏送了一隻懷表給安德魯。
旺多姆特使帶了國民公會的最新決議,一是頒獎令,二是調令。
頒獎令是公開頒布,來自國民公會月前通過的特別決議案:晉升安德魯中將為共和國陸軍上將,改其國民公會榮譽議員為正式議員,繼續保留陸軍部第一副部長的職務。同時,對於本次戰役有功人等的獎勵與升遷,由安德魯將軍簽署即可生效,隻需事後上報陸軍部備案。
頒獎令中沒有提到任何物質上的獎勵,安德魯明白那是巴黎的當權者也正窮呢,連自己利用索菲婭公主做人質勒索西班牙王室的贖金,國民公會也暗地知會巴拉斯,要求他以山嶽將軍嶽父的名義命令安德魯上繳至少一般的贖金,用於旺代難民的賑災。貪婪的安德魯盡管不太樂意,但也得全盤接受,不過卻借此向國民公會為自己的部下,達武中校討回一個晉升共和國陸軍準將的名額。
調令卻屬於是密件,僅限安德魯、米裏哀與旺多姆三人間傳閱。在信箋中,巴拉斯代表公安委員會要求安德魯在接到調令的15天內,將全部政務移交給旺多姆代表與貝尼埃神甫,地區防務歸南特派遣的國民自衛軍管理。安德魯本人,將帶領他的旺代軍團以及土倫軍團的援軍,開赴比利牛斯山脈,與原比利牛斯軍團合並,組建新的比利牛斯軍團,擔當該軍團的最高司令官,米裏哀議員繼續出任新軍團的特派員。
調令還要求,安德魯司令官應當擴充與訓練比利牛斯軍團,使其由一個二流軍團變為一類軍團,官兵人數歸司令官本人確定。調令最後特別強調,安德魯將全權負責組織對西班牙的戰爭準備,一旦國民公會的代表與西班牙的內閣談判破裂,山嶽將軍率領的比利牛斯軍團務必在2月內翻越比利牛斯山脈,向馬德裏進軍。
公示出來的頒獎令,得到了軍團上下的熱烈歡呼。在城市的廣場上,安德魯上將親自晉升一批高級軍官的軍銜。
達武中校越過兩級晉升為準將,跨入將軍行列;
夏德中校、繆拉中校、修什中校三人同時升遷為上校軍銜;
內克少校與李士多裏少校晉升為中校;
聖馬丁上尉晉升為少校。
對於官兵的物質獎勵,國民公會與陸軍部沒有談及,安德魯司令官不得已,忍痛割愛,包含著熱淚掏出自己的老本,逐一兌現先前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