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1988年的夏天(1 / 1)

1988年的夏天,是個美麗的夏天,18歲的葉夷初中畢業了。“女子無才便是德,並非學好才生兒。姑娘十八正青春,找個富帥樂一樂。”這是初中畢業班時,不知道從哪兒傳到學校來的順口溜打油詩。大家都說,做得好不如找得好,找個滿意的又有錢的,至少得少奮鬥30年。得了,我也18了,數理化沒有一科理想的,如果硬撐著熬過三年高中,大學門的邊兒同樣是摸不著。就算是勉強上了大學,錢呢?家裏供得起你上學的費用嗎?與其受累三年,不如現在就棄暗投明,走到社會上去,就算不找富帥,我就不相信改革開放這麼久了,就討不到一口飯吃。

關鍵是外麵是自由的天地,誰也管不著。

葉夷回到家裏,母親隻是問她一聲:“真的不讀啦,想通啦?那好,回頭跟我到地裏去。我早就告訴你,讀書沒有用,回來還能幫點忙。”

“不,媽,你怎麼把我當成了農民了,這農活我幹不了,我和同學約好了,過幾天去廈門。”葉夷告訴母親。

“好吧,你哥也幹不了,你也幹不了,那我隻好自己幹了。”母親一臉不高興,對於都不願意幹農活的兒女,她也沒法多說什麼。在這個家,母親是忍辱負重的代名詞。葉夷7歲那年,有一天父親到鎮上買化肥,在回來的路上,拖拉機掉進了50多米深的山溝裏。父親和拖拉機手都是當場就沒了。母親擦幹了眼淚,帶著9歲的哥哥和7歲的葉夷,把父親送到山上去。第二天,母親照樣地早早起床,下地幹活。別人勸她,她流著眼淚說,孩子還小,我是他們的主心骨,不能讓孩子苦著。於是,母親忘記了要改嫁要重新找到自己的新生活,帶著倆個孩子一直撐到現在。當時她承包了一片山地,種桔子養豬,這10年來就這麼挺過來了。現在,孩子們長大了,自己也有點老了。兒子葉春生不讀書出去了,女兒葉夷也不讀書要出去了。雖說他們在家裏也幫不了什麼忙,目前也沒有必要讓他們幫忙。一到收獲季節,隨便請幾個幫工就可以解決問題。可是,有他們在跟前,這家就是一個完整的家。

“你們都不願意在家裏和媽呆著,好吧,去就去吧,不過,你們不要忘記回家的路。”母親說著,眼淚就掉下來了。

“媽,不是不願意在家,你總要讓我們出去外麵看看,要不,我們都變傻變呆了,長這麼大從沒離開過村子,這以後還走得了路嗎?”葉夷抱著母親撒嬌著說。

“好的,我說不過你們,媽40多歲了,一直呆在村裏,也沒變呆了。出去我不反對,不過,好好的出去,也要給我好好的回來。媽就你們倆,活著就是為了你們……”

“媽,你就放心吧,別說得那麼嚇人,好像外麵的世界都是虎狼當道。再說了,哥20我也18了,我們又不是3歲小孩。”

葉夷知道母親心腸軟,說說好話就沒事了。

母親一直在幫葉夷收拾行李,葉夷懶,也不願意帶太多的東西。廈門那邊的朋友告訴她,外麵的東西比家裏便宜還好看,所以,母親這邊收拾她那邊又放下,最後,她就帶了替換衣服就出去了。當然,她以為輕裝上陣也許會收獲很多。她更不知道,她一走,就再也沒有回到家裏來了。

葉夷淚如雨下地告別母親,到廈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