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年又一年(1 / 2)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是中國人對新的一年最感傷的感慨。這句詩所傾訴的,是物與事、人與事、人與物的複雜感受,寓意悠長。

事實上,在新春佳節之際,華夏大地基本上是一片喜氣洋洋的。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穀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穀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新春是中國一年之中最為重要且熱鬧的喜慶日子,也是最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節日。若是想了解中國,在新春之際無疑是最佳的時機。中國的新春的開始,指的是農曆年的第一天,也代表著一年的開始。一般來說,在這樣的日子裏,不管路途有多遠在外的人都是回家過年的。團團圓圓,美美滿滿。沒有回去的,基本是由於這樣或那樣的種種原因而無法回去的緣故。像慕容流年這樣的不想回家,是一個例外。

每逢佳節倍思親,若可以,是不會有人不想回去的。背井離鄉,為了生存而四處奔波,在繁華的都市日擠夜擠,就為了混口飯吃。在這樣的時候,家家都開開心心團團圓圓的過年,若是說不羨慕不渴望那是假的。自己的那個家,並不是不想回,而是還沒有找到罷了。

服役近三年了,林建兵從沒如此迫切的想回家過年過。站在窗旁看著一束束騰起的煙花,心裏就不禁綻開無限的思念和渴望。是時候回家去了,林建兵默默的在心裏這樣告訴自己。

中國有兩個很明顯的地方,一個是城裏一個是鄉下。這和周總理當年回答外人說中國隻有兩間廁所男廁和女廁,道理是一樣的。單純拿新春來說,鄉下和城裏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光景。許三多和林建兵都是從鄉村裏出來的,對鄉下的新春的光景的感受也最是深刻。放鞭炮、討紅包、殺雞還神等等等等的這些,都是無法磨滅的記憶。

能這麼真實的看見煙花,許三多很高興。在鄉下他隻放過鞭炮隻見過那種一竄便竄上天的小炮仗,像流螢一樣,煙花卻是隻有在電視裏才有機會看見。這時,許三多不禁在心裏默默的說了一句,是說給自己聽的,道:煙花真好看。

已經十二點了,整片營地已經休息了。還有人沒有休息,馬連城便是其中的一個。這大大小小絢爛不一的煙花,便是他放的。十二點了,新的一年便真正的開始了。自從馬連城來到這個團旅,便隻有他才敢在這個時候頂風作案站到樓頂耀武揚威似的放煙花。而他放的煙花,卻是裝飾了一批又一批睡不著的新兵的風景。所以,馬連城還有那燦爛的煙花,這風景,新兵營已經習慣了。

馬連城也很習慣的每到這個時候都要喊上一喊,道:“過年咯!”這聲音,在寂靜的新兵營裏,顯得格外響亮,響進了許多人的心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