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羅漢拳(1 / 1)

(以下內容均出自網上,僅供參考。)

少林羅漢拳:羅漢拳和金剛掌同為少林入門功夫,但修習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為最厲害的武功。

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因其象形取意而得名,主要手法有隔、迫、衝、閃、點、舉、壓、鉤、抄、拋。腿法講究騰、滾、掃、彈。羅漢拳要求上下相隨,步隨手變,身如舵擺,靈活多變,出手注意“奪中”和“護中”,勁力要求剛柔相濟。拳諺講:“要想羅漢好,三正裏麵找。”所謂“三正”,是指的手要正,身要正,馬(即步)要正,這是基礎功夫。練好“三正”,才能保持穩定,羅漢拳中較大的套路有“六十八式羅漢”和“一百零八工羅漢”等。

羅漢拳,相傳創自天竺僧人達摩。梁大通丁未,達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說禪宗,見眾僧個個麵黃肌瘦、精神不振,甚有萎靡盹睡、病體夭折者,慨然曰:“出家人雖不以軀殼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於性,使靈魂離散也。欲悟性,必先強身,則軀殼強而靈魂易悟也。”於是創羅漢拳十八手,授以僧眾,修煉不過數月,則個個精力充沛,此其起始也。在當時所謂羅漢拳者,隻此十八手,亦並無先天後天之名目。至金元時,白玉峰披剃入山,得此十八手,乃融合變化,闡幽發微,增為一百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羅漢之數。至些始將達摩所傳之十八手,進號曰先天羅漢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一百十八手,則謂後天羅漢拳也。

羅漢拳的先天與後天,也就是定形與發展,所以後期凡是以達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十八手為宗法形成的羅漢拳均可稱為後天羅漢拳。

先天羅漢拳,即其起始之十八手也,是少林各師派之正統宗法,法止十八手,精華所薈,不失本真。自達摩禪師出世來,名家巨手多有承傳發揮,其理論基礎是初祖達摩所傳的禪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在其練法中,始終體現著“無念為宗”的禪宗精神,側重於呼吸吐納,氣行六脈,守心住緣,止心不亂,故也稱“少林心法羅漢拳”。有詩曰:“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經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先天羅漢拳元始十八手,每個單勢都是煉氣的樁功,即可使精氣神力充足,又可使下盤穩固,既內又外,既神又形,既靜又動,易筋洗髓功夫無不在也,可獲性命雙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