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童養媳的八零時光2(1 / 2)

這話說的大義凜然,反正原身信了。

理兒確實是這個理兒,國人十分重視血緣關係。有血緣關係的老的養小的那是天經地義。可沒血緣關係的那就是天大的恩情。

可是原身沒想過,這個年代缺衣少食,家裏少個人吃飯對多少人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桑家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人家,怎麼可能特意來找一個失散多年的小姑娘?

她一直想回報養父母,可她如果留在張家,不能嫁進來名正言順的留下來不說,還要吃張家糧食,以後出嫁,張家少不得還要給她陪嫁,這麼算來,她還是坑張家的。她覺得自己不能這麼忘恩負義。

倒不如就跟著“親姑姑”離開呢,以後等她長大了多孝順張家也能回報張家對自己十年的養育之恩。反正她已經十三歲了,對於回張家的路那都是門清的。

而且另一方麵聽說自己親叔叔還活著,原身自然更加願意回去了。

其實當時張大慶和魏玉芬心裏犯嘀咕。他們是大人,比原身一個小姑娘想得深想的遠,心裏也覺得納悶。可架不住養女自己樂意,那邊又是人家的血親,他們沒道理攔著。

一開始夫婦倆養小姑娘確實是為了報恩,可是實打實養了十年,他們對原身也是有感情的,雖然舍不得,卻也知道人跟著自己的血親是天經地義的。況且人家小姑娘自己願意,他們做養父母的如果攔著,外人看來那才是居心不良呢。

別說還有原身娘對他們兒子的救命之恩。他們攔著不讓人姑娘走,那不是忘恩負義嗎?

就這樣,原身跟著這個所謂的姑姑走了。

原身跟桑母逃難出來的時候才三歲,那麼小年紀並不記事,實際上是不是姑姑她都不清楚,不過在外人看來,兩人確實在容貌上有些相似。特別是眼睛,長得幾乎一模一樣。要不然張大慶夫婦倆也不會那麼輕易就相信來人是自家養女的親人。

不過來人倒不是假冒的,確實跟桑家有親戚關係,卻不是她自己說的親姑姑,而是堂姑姑。

但自古以來,種花國人就十分注重學院和宗族,同族同姓的親人,那就是正經的親人,說是親姑姑倒也不算過分。

原身的親叔叔也確實還活著,現在在另一個村子紮根,生活的也就普普通通。大概是逃難的時候傷了根基,那麼多年過去了夫婦倆都沒能有個孩子。

原身的父親是家裏長子,下麵隻有一個叔叔一個姑姑,親姑姑嫁到別的村子去了。當時洪水來的時候親叔叔剛娶妻不久。

現在安定下來,就有人給她叔叔出了一個主意,說那麼長時間沒孩子,要不領養一個孩子?最好是女孩,叫姐姐領著底下的弟弟妹妹到他家裏來。原身親叔叔就信了,不過他不想養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這年頭養活自己尚且不容易,再養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那不是有病嗎?

但因為當時老家洪水,同族的親人都分散了,也沒有同族人家孩子多的可供他選擇。也是巧合,他同族的一個堂姐就嫁到他如今落腳的這個村子,也就是來找原身的那個姑姑。

經過多番打聽,他們總算是打聽到了原身的下落,已經十多歲的原身就這麼被盯上了。十多歲的女孩子是很好的人選。那麼大年紀已經懂事了還能幫著做家務,女孩子胃口小吃不了多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