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原書院(1 / 2)

五原書院,位於襄州城西,占地十餘裏。與書院大門在同一中軸線上的建築,有招賢廣場、學子堂、知兵堂、閱經閣、練武場。中軸線左方為武學院,右方為文學院。

書院每年舉行一次招生考試。凡四國國民,不論男女,年滿十六歲都可報考。書院下分文學院和武學院,文學院開設經史科、律法科、農業科、製造科和商算科。武學院開設兵法科、武藝科。每人可報考一科,也可同時兼報幾科。隻要達到書院要求的標準,就可入院就讀。

從襄州城中心剛轉上西大街,遠遠就看到建在西大街的書院大門。秦熠激動不已,牽著奔宵,邁開大步走了過去。漸漸的,眼前的大門越來越高,越來越大,一股宏偉、肅穆的氣勢撲麵而來,他不由得放慢了腳步,到了門前,停了下來,懷著一種景仰的心情注視著它。隻見大門高五丈,麵闊三間,單簷歇山頂。門樓上雕了一幅九龍遨遊圖,在九龍拱衛的中間,是四個龍飛鳳舞的金色大字“五原書院”。透過大門向裏望去,門裏的廣場闊不可知,在廣場的盡頭,聳立著一座高大的殿堂。

正值書院每年一次的招生報名時間,前來報名的學子熙來攘往。看著身邊學子們臉上帶著的或憧憬、或激動、或漠然、或躊躇的表情。他心中躍躍欲試:這裏聚集了中原四國最優秀的學子,自己馬上就要和他們同場比試,倒要好好驗證一下這八年來跟隨周朗叔學藝的成果。

……

周雯吩咐隨從人員先行去北周設在襄州城中的館驛駐紮。自己騎在一匹花驄馬上,任由馬緩緩向五原書院行去,腦中回想著來書院的前一天父皇對她說的話“雯兒,當今中原四大名將皆不在我國,這使我國在與西秦國、晉國的軍事對抗上處於下風。這四大名將中除了周朗,其餘西秦國國君秦琦、晉國元帥司馬戎、南楚都督諸葛睿三人都曾經先後在五原書院就讀。你這次到五原書院學習,一定要注意書院中有名將潛質的學子,想辦法讓他加入我北周國,以提高我國的軍事實力。切記!”

她暗自感歎:“想當年先祖周源建立北周國,與西秦國君秦威、南楚國君郭溥、晉國國君李覃會盟於泰山,議定四國百多年的和平,那是何等的威風。可如今我北周國的國力已經漸漸弱於其餘三國,若是再這樣下去,豈不是引得周邊豺狼窺視。父皇子嗣不多,隻有我和弟弟二人。為了敬愛的父皇和自幼聰穎的弟弟,這次在書院學習,必須得做些什麼。” 她的嘴角在不經意間泛起了一絲堅定的笑容,可轉念間她又搖頭苦笑:“父皇好權衡,這已是四國皆知的事情,自己找到了人才,又將如何去說服他們為北周效力呢?”

不知不覺間,那馬已走到書院大門前。此時,周雯眼前映入了一個身影,碩長的身形挺拔而立,身旁的白馬高大雄壯,腰懸的長劍、馬鞍上掛著的長槍皆是不凡的利器。她眼前一亮,這人是我要尋找的未來名將嗎?

……

西大街口,李桔端坐馬上,握住手中馬鞭遙指書院大門,對晉國元帥司馬戎之子司馬帆、丞相晁浩田之子晁海峰哈哈大笑:“此番本王來到書院,必要做出一番功業。”

晁海峰點頭說道:“殿下聖明。自八年前西秦國秦琦即位後,西秦國以抗擊突厥,消除外族對中原的威脅為由,向五原書院發布了求賢令,許以重薪高位聘之。八年來,書院畢業的學子大多投向西秦國,希望做出一番功業。這使得西秦國國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