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去歲如煙(1 / 1)

風雪在這天半夜漸漸斂去窮凶極惡越演越烈的勁力,寒梟被楊柳岸低沉哽咽的簫聲送回了空禪寺。寒梟回到幽幽古刹的時辰,已經是四更時分,空寂方丈等人還在等候著他,一見他悠然從雪夜中踏進禪房,沈輕裘快步迎了過去,道:‘’寒兄弟辛苦了,不知外麵情形如何?“空寂方丈注視著寒梟,雖未發話,卻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寒梟道:“今夜盡可安眠了,寺外的對頭此時已不敢輕舉妄動。待明日一早,在下再與兩位大師和沈大俠商議卻敵之策。“空寂方丈因見寒梟勞乏困頓,便頷首道:”就依寒施主之見吧。“空見和尚便引著寒梟等人安歇去了。

空寂方丈坐定在禪榻上,默念經文,不知過了多久,卻聽禪房外一陣衣袂破風的聲音,隨之有人輕叩房門。空寂方丈就猜出了來這是誰,低聲應道:”寒施主請進來說話。“房門打開,寒梟緩步走入,坐在正對禪榻的一把椅子上,道:”有些事情需要向方丈大師請教,打擾之處,還祈大師見諒。“空寂方丈道:”寒施主盡管問來,老衲也正欲向寒施主說一些事情。“

寒梟瞧著桌上的那盞青燈,沉吟著,問道:”方丈大師可否說一說如何與這些對頭結下了梁子?“空寂方丈興起一陣唏噓,道:”老衲皈依我佛前,也是江湖人,腰仗三尺劍,嘻笑傲群雄。當年,老衲還未成名,因聽說楊柳岸乃是當時江湖的青年才俊,聲名遠播,一時求名心切,便約他切磋。他那時輕狂得緊,毫不把當時的老衲放在眼裏,故而拒絕與老衲交手,那時老衲初生牛犢不怕虎,心氣極高,探知他出席一次武林盛會,便當場請戰,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惱羞成怒,便與老衲鬥劍。也是僥天之幸,老衲勝了他一招,他平生自負其能,敗在一個無名小輩手下,焉能心平氣和?於是積下仇怨,鬱鬱終生。勝了神簫書生,老衲當時便聲名鵲起,自家也有些自高自大,飄飄然了。那一年,遊曆中原,遇到一個女子,那時塵緣未了,一見鍾情,誰知那女子乃是蜈蚣穀的四小姐,本是來誘騙老衲。那時老衲聲名過盛,許多江湖中人不服,欲戰敗老衲,削了老衲的名頭。她的兄弟正有此心,是以叫她誘騙老衲,盜走老衲的武功秘籍。因日久情深,她難以再欺瞞老衲,便如實對老衲說了,自己因覺得愧對兄弟,便回到蜈蚣穀請罪。她的兄弟竟然罔顧人性,將她殺死,且將她的一雙手砍下,教人給老衲送去。老衲獨闖蜈蚣穀誅殺了三個當家,也就是她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一是心灰意懶,看破紅塵,是以剃度出家。至於鬆風道人,乃是到敝寺尋事,老衲無奈之下才教訓了他。西域無極大喇嘛到此尋仇乃是奔著空見師弟,當年空見師弟在西域闖蕩,因為無極大喇嘛的大弟子欺辱貧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誅殺了那個無極大喇嘛的弟子,就此結仇。“

寒梟聽罷,沉聲道:”這幾路尋仇人馬,隻有楊柳岸情有可原,其他四路皆是大惡之人。在下心中已有道理。“空寂方丈唏噓不絕,道:”我佛慈悲,還望寒施主以慈悲為懷,力爭化幹戈為玉帛,萬萬不要殺戒大開,再生冤孽。“寒梟道:”方丈大師的教誨,在下省得。還有一事在下請方丈大師海涵。“空寂方丈問道:”何事?“寒梟便將在楊柳岸麵前冒認空寂方丈弟子的事告知了空寂方丈。空寂方丈笑道:”出家人不打誑語,卻也知臨敵之際的從權之術。既然寒施主已稱是老衲的弟子,老衲自不量力,便覥顏收你這個弟子。不過老衲本事寒微,教不得你什麼,便送你一件信物罷了。“說罷,瞧著寒梟,寒梟雙膝一軟,三叩九拜,口尊師傅。

空寂方丈回身從禪榻上拿起一個布包,展開竟是一件布衣,道:”這件布衣乃是老衲出家前所用,落發後,將平生所學皆書寫於上。或許於你還有用處。“寒梟稱謝不已,雙手接過那件布衣。

到次日淩晨,風雪全銷,萬籟一片岑寂。空見和尚早早來到空寂方丈的禪房外,輕叩門戶。卻無人應答,心中未免憂懼,大事當前不拘細行,推開房門,隻見孤燈已熄,禪榻上並無空寂方丈,不由得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