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沒有想到,二招之後,竟被鄧隆摔了個嘴啃地!
就這樣,阿海當場拍板,收下鄧隆,做了他的一名帳前侍衛。
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警衛員。
此後鄧隆靠著他的甜嘴巴,那副彌勒佛似的麵相,步步高升,直到當上宿州防禦副使。
如今鄧隆對著陰晦天氣,嚼著夾生飯,啃著榨菜,心裏真不是滋味。
這過得什麼日子?自己如今是個不大不小的將軍了,出征路上,還得和士兵們吃同樣的飯菜。
而這些,全是拓跋英的要求。
鄧隆哪怕對拓跋英再不爽,也不得不聽命於他。因為拓跋英是正將,他是副將。
在金國將帥群裏,拓跋英是個很牛氣的人物,戰功卓著,深孚眾望。他不苟言笑,不親近女色。惟一的愛好,就是研究軍事。大凡華夏的山川地形,他都能說出些道道來。
阿海安排鄧隆做拓跋英副手,除了讓鄧隆多學點軍事方麵的本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向他打打小報告,牽製紇石。
因為紇石和拔跋英性情相投,是多年好友。
那時候誰手裏有兵,誰就有話語權。你官位再高,抓不住軍權,人家就不當你一回事。
所以,阿海絕對不允許紇石和拓跋英另立山頭,而不聽他的指揮。
鄧隆這小子察言觀色打報告是一把好手,有了他這雙眼睛,紇石和拓跋英不敢生異心,說話做事很低調,怕被鄧隆抓到把柄,那就麻煩了。
這次鄧隆隨著拓跋英南征大宋,第一站是濠州,鄧隆心裏嘀咕開了。
濠州城防工事堅固得很哪,咱這先頭部隊,隻有一萬人馬,消耗不起啊。柿子要揀軟的捏,他認為應該先打弱敵。聽說鍾離守將江鳴貪戀美色,平日軍紀守弛,拿下鍾離應該問題不大。
第一仗一定要立威,徹底打敗江鳴這支鍾離軍!
這叫殺雞給猴看,誰抵抗大金的軍隊,誰就得走向墳墓!
鄧隆把這想法和拓跋英一交換,拓跋英很是讚成,就這麼著,這事就定下來了。
如今距離鍾離隻有五六十裏了,隻要走出這片沼澤地,前麵就會一馬平川,任由大金鐵騎馳騁!
突然,探馬來到拓跋英、鄧隆那兒,急促說道:\"報告將軍,鍾離城外新到一支宋國援軍,是李慶宗的兵馬。從營盤數量看,大約有二三千人馬。\"
拓跋英聽了,揮了揮手,探馬欠身退出。
\"鄧將軍,你怎樣看待此事?\"
\"拓跋將軍,依鄧某看,我軍過了沼澤地後,趁著李慶宗部立足未穩,向其發起猛攻,定能一舉擊敗之!然後攻擊鍾離城。如此,則穩操勝券。\"
拓跋英聽了,輕輕搖了搖頭。
鄧隆一見,知道這回拓跋英不聽他的了,於是順驢下坡:\"想必拓跋將軍成竹在胸,你就說說怎樣對付李慶宗、江鳴吧。\"
拓跋英分析道:\"李慶宗雖然是李玨的心腹將領,但此人徒有虛名爾!據我所知,李慶宗的軍事素養很是不堪。他的水平,指揮一二百人,尚屬勉強。現在帶領二三千人馬,還大搖大擺地在鍾離城外紮營。想和江鳴部成犄角之勢,擋我大金雄師,純屬癡心妄想!\"
濃密的眉毛下,藏著一雙深不可測的眼睛,那就是拓跋英。
鄧隆笑道:\"拓跋將軍言之有理,李慶宗不主動出擊,而在城外紮營,龜縮在營盤裏,必定被動挨打,焉有不敗之理?拓跋將軍肯定有破敵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