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彌遠寫信勸李全退兵,李全不予理睬,劉易無奈,回到揚州趙璥夫那兒複命。
趙璥夫歎道:“這次內鬥,損耗大宋元氣,親者痛仇者快啊!”
不久,李全接受馮垍、於世珍建議,親領五萬人馬,包圍了泰州。
泰州守將於邦傑、宗雄武見勢不妙,暗中與李全聯係,表示願意舉城投降,前提是忠義軍不要濫殺無辜。
李全大喜,不戰而屈人之兵,多省事啊。
泰州知府宋濟見忠義軍在城外築起了高高的土壘,能觀察城內的一舉一動,嚇得麵如土色,派人到李全那兒,請求李全不要攻城。
李全讓於世珍寫了封回信,規定獻城時間,否則強行攻城。
宋濟接信後,迫不及待地讓守兵打開城門,放忠義軍入城。
於邦傑、宗雄武巴不得宋濟這樣做呢,以後宋廷追究責任,就把這屎盆子往宋濟頭上扣。
忠義軍浩浩蕩蕩,開進了泰州城。
宋濟早就把存放物資的倉庫打開了,對李全說道:“李將軍,泰州倉庫的所有物資,現在都獻給忠義軍。”
李全冷然道:“宋濟,你獻的錢物,是你的私產嗎?如果是泰州府庫的,那本來就是我的,怎麼用你來獻!”
李全、於世珍等人住在宋濟的僉判廳,進入郡堂,把泰州的一切據為己有。
忠義軍占領泰州後,李全下令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會上,李全對鄭衍德說道:“鄭將軍,我計劃先攻取揚州渡過長江,你勸我先攻取通、泰二州,現在二趙進揚州城了,還能渡長江嗎?”
鄭衍德知道現在的李全,已不是過去的李全,越來越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了,於是閉口不言。
李全見眾人不表態,就說道:“看來揚州這根剌必須拔掉,否則難以下江南。”
數日後,李全留萬餘兵力守衛泰州,把宜陵的部眾全部調出,來到灣頭建立堡寨,占據運河的咽喉要道。
李全派胡義率領三千鐵騎進抵平山堂,窺伺三城的情況。接著,李全調兵遣將,攻打揚州城東門,一連攻了幾次,沒有成功。
張璡、戴友龍、王銓、張青率領萬餘人馬,從天長趕來,李全親自領兵,前去堵截,不讓宋軍進城。
趙葵知道後,全身披掛,手綽乾坤太極槍,率領二萬精兵,出堡寨西門,接應張璡一軍。
李全見宋軍陣容嚴整,刀槍林立,知道打起來後,占不到便宜,下令撤兵。
就這樣,張璡一軍順利地開進了揚州城。趙範安排該軍駐地,並設宴款待張璡等將領。
馮垍獻計道:“主公,我軍遠征,應快打猛攻,如遷延時日,宋國各路援兵抵達揚州,我軍危矣。”
李全問道:“軍師,先打哪兒呢?”
馮垍說道:“先打堡寨西門,打下此處,可震懾宋軍,揚州不日可下。
李全命令於洋、張友率兵三萬,強攻揚州堡寨西門。
於洋、張友得令後,開始行動。
丁勝親自上陣,堅守堡寨西門。經過極其慘烈的戰鬥,忠義軍無法攻克這一堅固堡壘。
激戰中,於洋中箭身亡,李全十分痛惜,發誓為於洋報仇。
李全又增兵二萬,由他親自統領,向堡寨西門發起了更加猛烈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