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呐巴不得有人這樣說話,趁機接口道:\"是呀,闊端文武雙全,很難對付。我看呀,死守沔州,隻有死路一條。大軍撤向內地,尚有機會周旋。\"
曹友聞剛才的意思,並不是要趙彥呐放棄沔州,他想不到趙彥呐這樣回話,頓時驚呆了!
趙彥呐把高稼的告急文書放到曹友聞手裏,道:\"曹將軍,你看你看,高稼沒有什麼良策,隻知道死守沔州!他這樣做,要把二川精銳這個寶押在沔州,風險太大,咱們賠不起啊!\"
曹友聞看了高稼的告急文書,那顆心,怦怦直跳。
文書裏,高稼極言沔州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必須重兵把守。
守沔還是棄沔,曹友聞心裏,一時拿不定主意。
府衙裏沉寂了一陣,曹友聞沉聲道:\"趙大人,我剛才反複權衡,守沔還是棄沔,二相比較,就目前戰局來看,守沔更好些!\"
趙彥呐乜斜著眼,陰聲道:\"曹將軍,此話怎講?萬一我軍精銳在沔州被蒙軍包餃子,這個天大的責任,你擔當得起嗎?\"
曹友聞聽了,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
他深知趙彥呐的脾性,此公工於心計,慣於溜須拍馬,當然,此公寫得一手好文章,大多是歌功頌德的文字。憑著這些,此公在官道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路青雲,一直做到四川軍政一把手。
但趙彥呐一介書生,從未上過戰場,隻知紙上談兵。
曹友聞抗金擊蒙,身經百戰,自然知道戰場的殘酷,戰局的多變。
坐而論道容易,上馬殺敵困難。
趙彥呐麾下諸將裏,曹友聞戰功卓著,資格很老。所以,趙彥呐對曹友聞還是比較客氣的。
如今蒙軍大舉入侵川地,這守禦重任,自然仰仗曹友聞這樣的戰將了。
曹友聞定了定神,答道:\"大宋沒有漢唐這樣的好運氣,它立國過程,不是在接收一個大帝國的遺產。當時正處於五代十國,天下大亂之際,地方勢力經營已久,業已形成互不統建屬的獨立國家。故大宋鄰國,像遼、金、西夏、大理等,長期與大宋為敵,使大宋軍缺少產馬之地,在騎兵方麵輸蒙軍一籌。幸虧大宋國火器先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馬匹的不足。此番宋蒙之戰,是在大宋家門口作戰,隻要大宋軍民團結一致,戰術運用得當,是能擊退蒙軍的。我認為,目前必須守沔!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此番戰論,如金石之音,趙彥呐聽了,無法反駁,隻得說道:\"既如此,那就有勞曹將軍了。我撥十萬精兵,讓曹將軍統領,戌守石門、七方關,策應沔州守軍。我親率五萬精兵,進屯青野原。三路軍呈犄角之勢。這次,川軍豁出去了!\"
趙彥呐這樣安排,事出無奈。不管怎樣,曹友聞這樣的大將要求守沔,如果不答應,一旦蒙軍殺入川地,趙彥呐不但烏紗帽不保,很可能腦袋不保!
一個人,瀕臨絕境時,就會拚死反抗。
趙彥呐不是傻瓜,他知道,手下有數十萬川軍,隻要和蒙軍好好打,好好磨,是能度過這個難關的。
如果擊退蒙軍,我趙彥呐就成了抗蒙英雄,還有升遷的可能!
曹友聞聽了,自然興奮。堂堂的四川製置使,肯親率大軍進入沔州北麵的青野原,要和蒙軍死戰,這種舍命的戰法,曹友聞很欣賞!
沔州這邊,高稼得到了趙彥呐的回信,這次趙彥呐親率五萬精兵,急赴青野原,策應沔州將士;曹友聞的十萬大軍,就在石門、七方關一帶駐紮,隨時增援沔州。高稼心裏,很是滿意。
宋方的防禦之策,很快被蒙軍的間諜偵知了,急報闊端。
闊端得知趙彥呐、曹友聞的十五萬大軍,分屯青野原、石門、七方關一帶,策應沔州,心頭不由一懍!
劉黑馬在一旁道:\"二皇子勿憂,趙彥呐乃一介書生,不難對付。我料我軍猛攻沔州,趙彥呐必定不敢馳援,而是觀望。隻要我軍迅速拿下沔州,就能打開入川大門!\"
闊端徐徐說道:\"劉將軍此言有理,但我還有一個擔心。\"
劉黑馬問道:\"二皇子還擔心什麼?\"
闊端道:\"盤踞於鞏昌的秦鞏豪族、原金便宜總帥汪世顯,於金亡後數次請求歸附於宋。因為趙彥呐態度反複,汪世顯才沒有和宋軍完全一條心。此人坐擁十餘萬勁旅,如果大蒙軍攻打沔州,汪世顯率軍助宋,在大蒙軍側背一擊,則大蒙軍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