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驚魂夜(1 / 2)

拓跋英決定兵分三路,離開商洛山,向女真族起源地黑水方向轉移。

數日後的一個深夜,鄧隆、王義深率兵一萬,首先離開商洛山,進入拒陽川。

突然,山穀周圍殺聲震天,箭如如下,大小石塊鋪天蓋地而來。

金兵死傷慘重,向後退卻。

鄧隆揮起宿方斧,斬了數十名後退的金兵,大叫道:"今日之戰,為保存女真族精英而戰。凡後退者,一律死罪。大金弟兄們,為了大金血脈的延續,向前衝!"

王義深挺槍急進,遇到蒙將呼和巴日。

呼和巴日揮刀高叫:"你們是金國最後一支勁旅,大汗嚴令我在拒陽川堵截。大蒙軍在此等候多日了,你們休想逃脫!"

鄧隆大怒,拍馬掄斧,向呼和巴日砍去。

戰不數合,鄧隆奮起神威,手起一斧,把呼和巴日砍落馬下,再複一斧,結果了其性命。

雙方血戰一場,王義深戰死陣中,鄧隆僅帶著數百兵馬,衝出拒陽川。

而呼和巴日帶領的萬餘蒙軍,皆戰死沙場。

溫敦吉、耿格帶領中軍,順利通過拒陽川,與鄧隆的殘軍會合。

根據拓跋英的將令,突圍軍馬不得停留,必須一刻不停地向黑水方向行軍。

鄧隆向溫敦吉要求,帶領五百鐵騎兵,回援拓跋英一軍,溫敦吉同意了。

此時,拓跋英率領的後軍,陷入蒙軍重圍。

史天擇、張柔、烏蘭巴日率領數萬蒙軍,將拓跋英的一萬兵馬團團圍住,雙方展開極其慘烈的戰鬥。

激戰中,拓跋英一槍剌死烏蘭巴日,率軍多次突圍,均被史天擇、張柔指揮的蒙軍牢牢纏住。

史天擇高叫:"拓跋將軍,你是金國名將,文武雙全,德才兼備,我一向敬重你。金國已經滅亡,你何苦要行複國之事?"

拓跋英怒聲道:"大金永遠不會亡,我是大金臣子,生是大金人,死是大金鬼,汝休多言。大金弟兄們,殺!"

雙方又是一場混戰,拓跋英一軍僅剩千餘人,且大都帶傷,無法殺出重圍,隻得撤到附近山上。

當天深夜,鄧隆率領五百鐵騎兵趕到,一陣猛衝猛殺,衝破重圍,到山上與拓跋英殘軍會合。

拓跋英從鄧隆嘴裏,得知溫敦吉已率金軍主力通過拒陽川後,長長地吐了一口氣,道:"鄧將軍忠勇無比,將來大金的曆史上,會有你濃重的一筆!我身中數箭,氣力衰竭,無法突圍了。你率軍現在突圍吧,傷殘兵士由我帶領,在山上守著,為大金盡最後的責任!"

鄧隆聽了,眼含熱淚,帶著拓跋英點給他的數百精兵,加上自己的二三百名鐵騎兵,開始突圍。

蒙軍極力堵截,無奈金兵以一當十,勇猛無比。加上鄧隆武藝高強,連劈十幾員蒙將,無人能敵,一場血戰後,鄧隆率領殘軍殺出了包圍圈。

第二天,史天擇、張柔親率上萬蒙軍,向拓跋英據守的山頭發起了猛烈進攻。

拓跋英帶領數百傷殘之兵,與蒙軍激戰了一天一夜,全部陣亡。

山頭上,隻剩下了拓跋英一人。

蒙兵步步緊逼,史天擇、張柔也來到了山上。

史天擇勸道:"拓跋將軍,你已盡了一個臣子最大最後的責任了,現在歸降,我依然放你一馬。為你封官加爵,有享不盡的富貴。"

拓跋英慘然一笑,"多謝汝之美意,忠臣自古不事二主。二十年後,我依然是一條好漢。數百年後,大金肯定崛起!"

言訖,拓跋英拔劍自刎。

拓跋英沒有說錯,數百年後,女真族的後人將族群改名滿族,建立了華夏曆史上的大清王朝,統治華夏近三百年,這是後話。

且說孟珙、趙林主持完閔忠廟的祭禮後,與京湖文武官員回到襄陽,吃了場分手酒,眾文武各回自己工作區域,為大宋國的崛起而努力。

奉中教主霍飛被開山仙尊帶走,奉中教群龍無首,陷入無蕩之中。教內日日有仇殺,天天有新聞。

大宋皇帝趙昀與群臣商議後,任命趙林為奉中教主,要求趙林在百日之內,洗清奉中教的邪教之名,成為天下第一名門正派。

一日,孟珙喚來趙林,談論剿滅邪教之事。

孟珙道:"我經常昏沉,自覺不久於人世。我現在最放心不下的是剿滅邪教之事。要使奉中教成為名門正派,必須誅滅四大邪教。遊靈教、分原教、逐草教、化平教,這四大邪教,我認為應重點解決遊靈教。"

趙林聽了,點頭道:"蒯潛、楚綱、甘小露死後,分原教基本上瓦解了,目前隻有一二百名教徒,他們散居各地,形不成合力,名存實亡,對大宋國構不成威脅。逐草教由蒙國君臣撐著,對大宋國威脅最大,遊靈教其次。至於化平教,我認為可以爭取,如果化平教主嵇傲願意和我們合作,共同對付遊靈教、逐草教,則天下邪教,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