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情何以堪(1 / 2)

大宋北伐軍連克衛州、相州,震動河北。

魏州蒙軍主將博日格德驚恐萬狀,擔心宋軍前來攻打。

幕僚進言道:"宋國北伐軍勢如破竹,銳不可當,我看魏州難保。"

博日格德並非乃馬真皇後的親信,他一向不服乃馬真皇後攝政,反對蒙軍入侵宋國。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博日格德漸生投宋之心。

"是啊,如果宋軍來攻,魏州肯定不保。鄰州是乃馬真皇後的親信地盤,我到了那裏,是死路一條。"博日格德二手一攤,一臉無奈。

幕僚提醒道:"將軍,有一條生路,不知將軍願不願意做?"

博日格德問道:"是什麼生路?說來聽聽。"

幕僚說道:"宋蒙開戰以來,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為大義計,為華夏計,我看幹脆舉州投宋。這樣,宋國方麵把咱們納入他們的體係,可保太平無事。"

博日格德聽了,喃喃自語:"為大義計?為華夏計?這叛國之罪,遺臭萬年哪。我是蒙古族人,投宋就是向漢族人投降。這,這不行啊。"

幕僚說道:"有什麼不行的?民族融合是大勢所趨,誰也擋不住!數百年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毅然改革,鮮卑族人改穿漢服,主動融入漢民族,獲得了鮮卑族的新生,萬民得福。這次將軍毅然投宋,是棄暗投明。"

博日格德聽了,咬一牙,決然道:"奸臣當道,朝綱不振,蒙國百姓生活在極其痛苦之中,我不能聽之任之了。我決定投宋,製止蒙國的侵略戰爭!"

不久,駐軍開封的江海收到博日格德的歸宋信,自然欣喜萬分,派信使赴襄陽,向趙林報告了這個天大的好消息。

趙林大喜,顧不得上奏朝廷,下令江海率軍火速開往魏州,完成接管工作。

日耀長空,鐵騎如風。三軍用命,士氣如虹。駿馬蕭蕭,颯遝如龍。大宋北伐軍在江海、張順的統領下,浩浩蕩蕩,進入魏州城,順利完成了接管工作。

飽經戰亂的魏州,終於回到了大宋國的懷抱。

魏州在今河北大名東北,北周大象二年分相州置。治所在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隋大業三年為武陽郡。隋末,李密改武陽郡為魏州。尋為竇建德所據。唐武德四年,複為魏州置總管府,尋改為都督府。唐宋時期,轄境相當今河北大名、魏縣,河南南樂、清豐、範縣,河北館陶,山東冠縣、莘縣等地。

五代後梁龍德三年,晉王李存勖於魏州登基稱帝,史稱後唐。此後,後梁、後唐以今開封市和河北大名縣為大本營,以滑州和黎陽、南北德勝城、楊劉城以及"新城"四個戰略據點為依托,隔黃河南北對峙。雙方投入數十萬軍隊,展開了劇烈的攻防戰。李存勖建都魏州,由此可見魏州重要的戰略地位。

乃馬真皇後得報,氣得差點吐血,頭暈目眩,不能理事,不久病亡,追諡詔慈皇後,升祔太宗廟。

貴由自然即位,是蒙國第三代大汗。他一登基,就下令以謀害闊端罪處決了法提瑪,重新任命鎮海為右丞相;處死了奧都剌合蠻,仍命牙老瓦赤主持中原地區的財賦事務。為保證法度的統一,貴由下詔收回諸王散發的牌符;規定諸王不準擅自頒發敕令;對窩闊台汗製定的法律條文,不準改動和任意損益增刪等。另外,把管理突厥和河中地區的政務之權交給馬思忽惕;命額勒隻到魯木、格魯吉亞進行統治;原屬綽兒馬罕的軍卒統歸於額勒隻;諸王所屬部下,每10戶人家抽2人充當把阿圖兒軍從征;將統治波斯和阿塞拜疆的權力交給阿兒渾。

貴由即位後,宋蒙雖然沒有訂立和約,依然處於敵對狀態,但宋蒙之間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攻防戰,在邊境上有一些零星摩擦。雙方各自備戰,不題。

趙飛帶領襄陽少年營,回到襄陽,向趙林稟報協助北伐軍一事。

趙林聽後,表揚了一番。

趙飛又把趙翔追求魏秀秀一事說給趙林、孟菊聽。

趙林、孟菊聽了,喚趙翔入內,詢問詳情。

趙翔表示,自己的確喜歡魏秀秀,說她天姿國色,那笑容,讓他難忘,娶不到她,他這輩子就白活了。

趙林嚴肅地說:"翔兒,聽你這麼說,魏秀秀肯定美麗無比。但她和林虎一起長大,這感情,是深入骨髓的。你橫刀奪愛,不是君子所為。"

趙翔哭道:"爹,翔兒不能沒有秀秀,望你成全我和秀秀的婚姻!"

趙林道:"我是大宋兵馬大元帥,奉中教主,大宋掃魔隊隊長,手握權柄,豈能以勢壓人?明天我和夫人召見魏秀秀,交流後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