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趙翔、趙馨走到禦案前麵,行禮畢,趙飛雄聲道:"陛下,大宋國襄陽少年營在蒙元帝國大都將忽必烈汗擒住,解送至此。忽必烈在大都承諾,願意從川陝、京湖、江淮戰場撤兵,撤至蒙古大草原。歸還大宋故地,和大宋簽訂宋元和平協議,請陛下禦準!"
趙禥宏聲道:"忽必烈,大宋襄陽少年營首領趙飛剛才所言,是否屬實?"
忽必烈低聲道:"屬實!"
趙禥高聲道:"忽必烈,那就在此簽訂宋元和平協議吧,筆墨伺候!"
忽必烈沒說什麼,文書官取來紙筆,放在忽必烈旁邊的一張小桌上,道:"忽必烈汗,請寫吧。"
忽必烈耷拉著腦袋,走到小桌邊,攙起袖子,拿起毛筆,坐在矮凳上,寫了起來。
大體內容如下:
蒙元入侵宋國多年,給宋國軍民帶來巨大傷害,大錯特錯,朕很後悔。朕保證今後不再興兵犯宋,宋元世代友好。如有違拗,天打雷劈,神靈不佑,特此證明。
忽必烈
至元十年秋
寫畢,忽必烈把毛筆放在硯台上,眼角垂淚。
文書官把《宋元和平協議》呈給趙禥,然後退到一邊。
趙禥看了,交給禦史大夫,朗聲道:"忽必烈,你現在寫手令,命令侵宋元軍退到蒙古大草原,限半個月內撤完!歸還大宋故地,一個月內完成!"
忽必烈央求道:"宋帝,能否寬限點時日?一個月內撤兵,二個月內歸還大宋故地--"
趙禥猛地拂動袍袖,怒聲道:"不行,必須在朕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否則大宋軍民不客氣的!"
忽必烈一迭聲道:"是,是,是,忽必烈遵旨!"
話休絮煩,忽必烈寫完手令,交給大宋相關負責官員。
大宋相關官員安排信使,赴川陝、京湖、江淮地區,交給元軍攻宋主將。
元軍各路主將接到忽必烈手令後,大罵忽必烈無能,自認晦氣,為了保全忽必烈的性命,隻得遵令行事,把軍隊撤到蒙古草原去了。
根據協議,駐守和林的大宋江海軍撤出和林,大宋軍占領的蒙國領土,還給了蒙國。
就這樣,宋元雙方,達成了暫時的和平局麵。多年的戰亂,暫時停止了。雙方軍民十分高興,以各種形式慶祝宋元的和平協議。
攻打薩萊城的宋軍在趙林的指揮下,經過一年多的艱苦作戰,終於攻陷薩萊城,活捉了欽察汗國的國主,逼迫欽察國主簽訂了宋欽和平協議,解除了欽察汗國的武裝,派大宋軍駐守,主將是高雲,副將是任義、楊青,領兵十萬鎮守。如果違反宋欽和平協議,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處理好薩萊城軍政事務後,趙林帶領大軍,借道蒙古草原,返回宋國。
忽必烈聞訊,親帶文武百官,到和林效外迎接。
趙林、忽必烈的手握在一起,趙林說道:"宋元和平,乃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你被我兒子抓住,那是好事!"
忽必烈尷尬地笑了笑,低聲道:"趙帥文武雙全,威名滿天下,你的四兒一女,皆是人中龍鳳。我的子女,沒你的子女優秀。宋國經濟繁榮,科技發達,人才輩出,很多地方值得蒙元學習!"
趙林笑道:"大汗言重了,隻要大汗遵守諾言,按宋元和平協議做,宋元就能永遠友好下去,這是天下之大幸,百姓之厚福!"
忽必烈連連點頭,請趙林、高達、扈萍、吳奇、任敏等人入城,擺下宴席,款待宋國西征軍將士。
酒宴結束後,趙林剛剛回到忽必烈為他安排的寓所,親兵來報:"趙帥,襄陽少年營黃磊、陳珍求見!"
"請他倆進來!"
親兵答應一聲,飛快離去。
不一會兒,黃磊、陳珍走進寓所,向趙林施禮。
趙林說道:"二位勞苦功高,他日回到宋國,我定要重賞你倆!"
黃磊說道:"趙帥,現在宋元和平了,我和陳珍可以回國嗎?"
趙林擺了擺手,"宋元取得了暫時的和平,但元廷的侵略本性不會改變。蒙古帝國有四大汗國,欽察汗國被大宋擺平了,聽話了。窩闊台汗國就是現在的元朝,也老實了。剩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力量依舊很強。我考慮過段時間,待宋軍養好精神,征討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徹底打敗蒙古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