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十日遊的深意(1 / 2)

且說趙飛、冉梅在高陽城懲罰了無賴牛三,無意中結識了俠士廖羽。

廖羽很有來頭,那些漢壽亭侯關羽的心腹將領啊。當年關羽關雲長被東吳兵圍困在麥城,情勢危急,廖羽舍命殺出至上庸城,請劉封、孟達出兵救關羽殘軍,劉封、孟達保存實力,沒有出兵相救,結果大家都知道,關羽、關平父子被擒,雙雙遇害。蜀漢從此進入下坡路,盡管諸葛丞相竭力撐持,但獨木難支,無力回天,最終被西晉所滅,複興漢室的理想化為泡影!

這裏提到的上庸城,原是古時庸國之地。這庸國呀,是春秋前的一個大國,極盛之時,秦、楚亦不敵。

上庸為古代地名,漢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據《尚書。牧誓》記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會同巴師八國,共同伐紂,戰於牧野,庸國位居八國之首。公元前611年,庸國趁楚國災荒,起兵東進,不料反被楚莊王聯合西部的巴國、秦國所滅,國土被楚、秦、巴三國瓜分。成語"庸人自擾"因此而來。此後,楚人吸收庸國的先進文化,國力大增。

趙飛與廖羽一見如故,彼此談了很多,趙飛說了竹山旅遊之事,廖羽說在江湖閑逛久了,想找點事幹幹,隻是找不到合適的項目。

趙飛笑道:"現在有一個大項目,全民都能做,如果認真做,肯定能做好,你願意不願意?"

廖羽問道:"什麼項目?"

趙飛說道:"助宋滅元!"

廖羽聽了,低頭沉思。

趙飛鼓勵道:"你先人廖化,赤膽忠心,一生報國。整部三國演義裏,對你先人廖化有精彩的描寫。放在三國誌裏,也是如此。你先人之所以能青史留名,是因為把一身本領拿出來,報效國家。如今大宋國處於反擊蒙元軍的前夜,雖然麵臨不少困難,但總的來說,肯定能戰勝蒙元。你投身這樣一個偉大而光榮的大項目,肯定有豐厚的回報,青史留名的可能性很大!"

這趙飛呀,自幼文武兼修,用青名留名,用廖羽先人廖化的事跡激勵他,點到了關鍵穴位。

廖羽緩緩道:"如果從軍,助宋攻元,我的山野隱居生活就結束了。從大宋計,從大局計,從青史留名計,從先人廖化計,我都沒有理由拒絕。做這個大項目,這筆大買賣,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有可能身首異處,我得好好想想!"

冉梅脆聲道:"想什麼想,一個大男人,臨事不能果斷決定,就不是一個大男人!如果換了我,我會當場回答,要麼答應,要麼不答應!人活著總有變成灰的一天,為了高義大愛,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黎民百姓,拚它那麼一把,這樣的人生,最有意義,最有價值!"

廖羽問趙飛:"她是你夫人吧,聽她說話,好像給我上了一堂論語課,我感到無地自容。與其空老於林泉之下,不如跟你從軍,助宋滅元吧!如果馬革裹屍,煩勞趙兄運棺至方城山,那裏是我的故土,我生不能盡孝,死也要陪伴父母和先祖!"

趙飛問道:"廖壯士,你的父母沒了?"

廖羽點頭道:"父母都是抗金死的,不是死在金兵手裏,而是死在奸臣嘴裏!"

趙飛聽了,憤聲道:"是哪個奸人害死了你父母?"

"餘晦!"

趙飛聽了,微皺眉頭,道:"我聽我爹娘說過,餘晦接替餘玠,把川陝防務搞得一團糟,幸虧父帥和王堅、張玨等努力,設計斬了餘晦,才穩定了川陝戰局。釣魚城一戰,擊斃蒙國大汗蒙哥,震動東西方。"

廖羽道:"趙大俠,你說的是實情,但我父母被餘晦害死了,能從棺材裏爬出來嗎?"

趙飛道:"古往今來,冤屈至死的賢士英雄數不勝計,你父母是其中的二位。大宋天子發現謝方叔、餘晦等一班奸臣亂搞後,順應軍民之意,果斷頒詔,處決了罪大惡極的數十個奸臣,軍心民心複振。後來大宋北伐軍在父帥指揮下,收複了河北、山西的大部分地區,這些你都知道的吧。"

"知道。"

"我是個直爽的人,你如投奔我,就直說。我帶你上竹山,和我父師見麵,讓我父帥安排你軍職。你如不願意,那我也要啟程了。因為時間定為十日,今天是第五日了。"

廖羽長歎一聲,大聲道:"廖羽願追隨趙大俠,助宋滅元,南征北戰,南蕩西殺,永不變心!昭昭日月,神靈共鑒!"

趙飛聽了,高興地說:"廖壯士快人快語,你這個部下,我收定了!現在趕路,到竹山和我父帥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