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衙裏議事廳裏,趙林主持軍事會議。
這次軍事會議,和往常不同,除了調兵遣將,積極攻取大都,截住和林方向元蒙軍,還有一個重要議題:營救文天祥
文天祥被俘後,趙林異常焦急,他深知忽必烈生性多疑,是雄猜之主,很容易起殺意。盡管文天祥乃一介文士,性情高潔,對於生性野蠻的忽必烈來說,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一概誅殺。管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照殺不誤。
趙林沉聲道:"營救文丞相,當前最為緊要。大家說說看,怎樣營救?"
孟菊說道:"依我看,動用大宋掃魔隊,讓季隊長組織隊員,前去營救,比較妥當。"
趙林聽了,點頭道:"夫人高見,此事應由大宋掃魔隊負責。好久沒動用大宋掃魔隊了,這次動用,要讓敵方心驚膽顫。"
季彬慨然道:"趙帥、夫人,但有差遣,吾萬死不辭。文丞相被關在哪裏,是元廷機密,外人無從知曉。我必須派出精幹人選,打探關押文丞相的地方,再作計較。"
趙林點頭道:"季隊長盡管努力營救,五十萬大宋北伐軍是大宋掃魔隊的堅強後盾。不管救得出還是救不出文丞相,大宋北伐軍定要攻克大都、和林,滅元強宋!"
季彬聽了,深受鼓舞,當即宣布營救文天祥人選,季彬、寧靈兒、風信子、江易、周芷英、趙巍為頭領,其餘數十名掃魔隊員潛入大都,接受統一指揮。
這一次,季彬要讓忽必烈、伯顏、阿術等人明白,大宋掃魔隊永遠是剌向元蒙帝國的一柄利劍!
大都勤政殿裏,張弘範向忽必烈報告勸降文天祥經過,說文天祥軟硬不吃,楞是不理睬他,絕無向元廷投降之理。
忽必烈聽了,非常失望,緩緩道:"文天祥再嘴硬,畢竟是一介文士,如果動刑,不怕他不開口求饒。"
伯顏諫道:"文天祥乃宋國丞相,位高權重,德被天下。我們如果對他動刑,傳揚出去,會被天下百姓笑話。諾大一個蒙元帝國,難道容不下一介文士?自古以來,忠臣不事二主。文天祥是忠臣,不臣服蒙元帝國,當屬正常,大汗不必動氣。"
忽必烈歎道:"我得不到文天祥輔佐,乃天意也。"
留夢炎叛宋投元,最害怕文天祥降元,因為文天祥一旦降元,忽必烈肯定器重,就會冷落了他。於是乎,留夢炎極力勸忽必烈殺了文天祥,以絕後患。
忽必烈聽了留夢炎的話,想了好久,最終動了殺機,認為隻有殺了文天祥,才能嚇唬一下宋廷,使大宋北伐軍決策層發生情緒性動作,最終有利於元蒙軍的反攻。
此時數十萬元蒙軍主力被大宋北伐軍壓縮在大都、和林一線,已曆三載,再不突圍反攻,隻有坐而待斃了。
一間陰暗潮濕的地牢裏,文天祥頭發蓬鬆淩亂,衣衫破舊,倚牆而立,眼裏射出奪目的光芒,他在用仙力抵禦周圍的腐臭之氣,嘴裏不停地念叨: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曆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
五百餘字,一氣嗬成,非文學天才,難以為之。文天祥吟畢,把剛才口吟之作命名為《正氣歌》,這首五言古詩流芳百世,光照千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仁人誌士為理想而奮鬥,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
突然,牢頭走到柵欄邊,對文天祥說道:"文丞相,大汗鈞旨,要把你移往別處,請文丞想速速收拾一下,離開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