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奏捷(1 / 2)

大宋兵馬大元帥、掃魔公、大丞相趙林在大都城外南大營中軍帳宣布了攻擊大都的軍事部署。

在這個軍事部署裏,趙飛、冉梅領兵五萬,攻擊南城;趙翔、魏秀秀領兵五萬,攻擊東城;趙馨、林虎領兵五萬,攻擊北城;趙青、趙華領兵五萬,攻擊西城。趙林、孟菊、齊美親自督陣,率領十萬大宋北伐軍將士,作為總預備隊,隨時投入戰場。

趙林命令大宋北伐右路軍在長城口一帶嚴密布防,攔截上都、和林方向增援的蒙元軍,確保中路軍順利攻克大都。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數日後的清晨時分,趙飛命令正式攻城。

一時間,數百門火炮怒吼,數千支突火槍發出炫目的火苗,大宋北伐軍上萬弓弩手一齊放箭,勢不可擋。守城的蒙元軍突遭攻擊,倉促應戰,死傷無數。

阿合馬慌了神,組織兵馬抵抗,宋軍猛攻數日,攻陷南城、北城,趙林、孟菊、齊美把十萬總備隊悉數投入,從南到北,將大都蒙元軍截成兩段。

不久,東城、西城被大宋北伐軍攻克,大宋將士以摧枯拉朽之勢,追殺殘敵。

阿合馬見主力損失殆盡,依然無法阻擋宋軍步伐,絕望地拔出馬刀,對著西北方向泣告:"大汗,宋軍氣勢如虹,蒙元軍主力遭到重創,無力防守大都。我無顏見故地軍民,惟有以死報國,再見了!"

言訖,阿合馬牙一咬,馬刀抹頸,鮮血狂濺,又一位蒙元悍將殞命。

主將自刎而亡,餘下的蒙元軍士氣大挫,頓時亂了套,少數力戰而死,大多數降了宋軍。

天下聞名的大都城終於納入大宋國版圖,趙林連夜寫奏章,請求將大都更名為幽州,恢複原名。

臨安皇宮裏,宋帝趙昺看了趙林的奏章,龍顏大悅,朱筆一批,同意趙林的更名提議。

陸秀夫提醒道:"陛下,可把幽州作為臨安的陪都,派重兵駐守,永保北疆無虞。"

趙昺聽了,當即同意,朗聲道:"陸愛卿,汝可持孤的詔書,赴幽州向大宋北伐軍將士宣布。賞賜大宋北伐軍黃金一萬兩,紋銀十萬兩,美酒千壇,奇珍異果五千斤。故克上都、和林,另有賞賜。"

陸秀夫在大殿中央拜辭了趙昺及文武百官,帶了一千禦林軍,到禦庫裏取了賞賜之物,離開臨安,向幽州方向而去。

且說忽必烈在上都,接到伯顏帶來的敗報,方知大都失守,頓時頭暈目眩,大叫一聲,噴出一口鮮血,倒在禦座上,臉似白蠟,仿佛死人一般。

數名近侍急忙上前,抹胸捶背,忙活了好久,忽必烈方悠悠醒轉,恨聲道:"宋國北伐軍如此厲害,奈何,奈何!"

伯顏沉聲道:"大汗,氣可鼓而不泄。宋軍攻克大都後,趙林上奏,把大都改為幽州。宋帝趙昺野心勃勃,同意了趙林的更名提議,且把幽州作為臨安的陪都,調集重兵,想長期占居,其誌不小。值帝國風雨飄搖之際,帝國將士須團結一心,方可禦敵於國門之外。任何動搖軍心的言行,皆不可為之,望大汗明鑒。"

忽必烈聽了,知道伯顏剛才的話,既是提醒,又是對他的勸誡,歎道:"伯帥忠言,句句入耳。眼下帝國到了最危急時分。宋國北伐左路軍統帥高雲,屢屢派兵襲擾上都、和林,搞得我們十分被動,這可如何是好?"

伯顏說道:"上都、和林不是大都,它是帝國生發之地,軍心民心向著大汗。隻要大汗采取果斷措施,在趙林率領宋軍主力到來之前,打殘高雲一軍,蒙元軍就能與宋軍長期抗衡。"

忽必烈點頭道:"伯帥此言,甚有道理。現在上都、和林地區的蒙元軍有三十多萬,我交給你三十萬,作為機動作戰。餘下的幾萬兵馬,用來防守。不是魚死,就是網破。希望你在宋國主力進入大草原之前,打殘宋國北伐西路軍!"

伯顏說道:"其它汗國的軍馬正向大草原開拔,不出三個月,就能進入上都、和林外圍,與宋軍作戰。請大汗放心,一月之內,我保證打殘宋國北伐西路軍,解上都、和林之圍。"

和林城南狼林裏,魯姍姍盤坐練氣,修煉妖法。

隻見她嘴裏吐出一團團黑霧,在密林裏飄蕩。

突然,數十隻餓狼嗷嗷叫著,進入黑霧圈。瞪著發綠的眼睛,向魯姍姍逼近。

魯姍姍冷笑一聲,拋出公主綾,那白綾漫天亂卷,霎那間,將十幾頭餓狼的腳套住!

被套住的餓狼發出絕望的叫聲,眼神可憐巴巴。好像在說:"我錯了,你放了我吧。"

魯姍姍脆聲道:"李菊、池蓮,取了餓狼性命,讓徒兒們烤著吃,當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