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汗宮大殿裏,忽必烈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這幾天壞消息像雪片般飛來,三道封鎖線被宋國北伐軍突破,外城失守。昔日諾大的蒙元帝國,隻剩下和林內城了。其它地方的蒙元軍,被宋軍追著打,可以說一敗塗地,潰不成軍。
二行濁淚從忽必烈眼角處滲了下來,掉在地上,吧嗒吧嗒。
想我忽必烈,談不上雄才偉略,比不上秦皇漢武,但也算得上是一位開明君主吧。和宋國打了幾十年的仗,現在落到如此境地,是我忽必烈想不到的。
老天呐,你為何眷顧趙宋,不眷顧蒙元呢。
忽必烈越是想,就越是想不通。聽著外麵震耳欲聾的喊殺聲,他隻能幹著急。
因為他的身份是帝國大汗,不到最後時刻,宋軍是無法貼近他的。
突然,孔和風走進大殿,焦急地說道:"大汗,宋軍已把汗宮團團圍住。孟菊放話,說要大汗到城樓說話。"
忽必烈歎道:"有什麼好說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我現在這狀態,這處境,登上城樓,讓宋軍看笑話。隻有宋國皇帝才有資格和我談,其它人,我一律不談!"
孔和風聽了,哪敢吱聲,退到一旁,垂手而立。
伯顏、盧世榮、桑哥走進大殿,見忽必烈喪魂落魄,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過了一會,伯顏大著膽子道:"大汗,孟菊寫了封書信,拴在箭頭上,射入內城,請過目。"
說完,伯顏遞上孟菊的親筆信。
忽必烈身子哆嗦了一下,接過信,掃視起來。這一看呀,他感到十分矛盾,左右為難。
信件大意如下:
忽必烈汗:宋元開戰以來,雙方折損很大,無數軍民死於戰亂。這對華夏的文明進程,產生了極大破壞。如今蒙元隻剩下和林汗宮了,打下去必敗。為保護汗宮建築群,減少軍民傷亡。我代表大宋北伐軍全體將士,希望你認清形勢,放下武器,主動投降。我保證你的人身安全,保證投降人員的人身安全。如執迷不悟,頑抗到底,大宋北伐軍將對汗宮發起攻擊,直到占領汗宮,插上大宋軍旗!"
大宋北伐軍代理統帥孟菊
大宋祥興六年夏八月
嗬,這封信呀,在忽必烈心裏泛起了陣陣漣漪,他感到悲涼,感到絕望。打吧,肯定打不過宋軍;降吧,有失體麵,不甘心!
伯顏、盧世榮、桑哥、孔和風望著忽必烈,看他如何處理。
不知過了多久,忽必烈寒聲道:"不降!"
伯顏說道:"我等誓死保衛大汗,殺出重圍,重振旗鼓,東山再起!"
忽必烈問道:"伯帥,你說說看,往哪個方向突圍?到哪兒落腳?"
伯顏答道:"向西北方向突圍,到吉思部去。那裏水草豐茂,可以養兵歇馬。"
忽必烈問道:"如果宋軍窮追不舍呢?"
伯顏略略思考了一下,答道:"再往西退,最多退到欽察汗國境內。你是帝國大汗,不管到哪個諸候國,都要接納你的。"
忽必烈聽了,痛苦地垂下了頭,低聲道:"到其它汗國去,過寄人籬下的生活,這不符合我的身份和性格。對了伯帥,你估計汗宮禦林軍能支撐多久?"
伯顏如實回答:"現在汗宮隻有五萬禦林軍了,援軍隻有欽察軍和察合台軍了。汗宮的禦林軍,應該能支撐一二個月吧。屆時糧草不繼,縱然能戰,也不可能了。"
忽必烈歎道:"隻怪我出現戰略失誤,事先沒有多積糧草,現在悔青腸子也沒用了。"
盧世榮說道:"大汗,事已至此,隻能在堅守中尋找突圍機會了。"
桑哥說道:"大汗,不能一味死守,要派出小股部隊,經常襲擾宋軍。然後找準機會,殺出和林,到吉思部去。"
忽必烈聽了,下了決心,大聲道:"和宋軍作戰到底,決不投降!伯帥,你安排一下戰務,我累了,要去歇息。"
伯顏順從地點了點頭,揮了揮手,盧世榮、桑哥很是知趣,跟著伯顏,出殿去了。
且說孟菊發出信件後,等了好久,不見汗宮方麵回應。與張侯、齊美、季彬等人研究後,認為忽必烈肯定選擇頑抗到底,遂調集重兵,進攻汗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