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菊看罷信件,遍示眾人。
張侯分析道:"左丘燕假意投宋,暗中發展遊靈教力量。如今大宋滅了蒙元,她再也坐不住了。因為如今遊靈教實力超過以往全盛時期,反宋是遲早的事,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陳宜中說道:"養虎成患啊,現在到了解決遊靈教的時候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了。
孟菊最終決定,不在幽州休整軍馬了,立即南下唐鄧,解決遊靈教反宋之事。
張侯獻計道:"夫人,可派高雲率左路軍進駐銀州、龍州、洪州一線,阻止遊靈教徒越長城,進入夏州。如果被左丘燕一行逃入夏州,事情就難辦了。"
孟菊點頭道:"軍師分析得有理,就依軍師之言,高雲率左路軍布防在銀州、龍州、洪州一帶,發現遊靈教徒越境,截殺之。"
高雲大聲道:"遵命!"
孟菊離開帥座,走到高雲身邊,伸出布滿皺紋的右手,高雲馬上伸出右手,和孟菊的右手緊緊相握。
孟菊感慨道:"高雲啊,你我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歲月不饒人呐。想當年我倆出道時,才二十開外,英姿勃發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大宋統於一統華夏,遂了我們當年的青春理想。可我想起趙帥退隱,不知所蹤。不少子孫陣亡,我的心,陣陣地痛。今日一別,你我不知何時相見?"
高雲聽了,抱拳施禮,正色道:"承蒙趙帥和三位夫人器重,我們度過了難忘的歲月。如今白發滿頭,我初心不改,永遠忠於大宋,忠於趙帥和三位夫人。國家有難,趙帥和夫人們有令,高雲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眾將勸高雲不要過分辛勞,注意養生,高雲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清晨,秋風送爽,萬裏晴空,高雲、張玨、楊青、孫成率領左路軍十餘萬將士(一部分滅蒙後征兵補充)在幽州閱兵場誓師畢,向銀州、龍州、洪州一帶前進,不題。
孟菊命令扈萍、陳宜中、柳奮率右路軍十餘萬人離開幽州,向江淮一帶前進,負責江淮防務。
柳奮的戀人趙錦不幸陣亡,為撫慰柳奮極其傷痛的心,孟菊作主,把趙翔、魏秀秀的女兒趙秀(13歲)許配給了柳奮,隨柳奮一起到江淮去了。
這樣一來,趙林的子嗣裏,隻剩下趙馨、林虎、趙興、趙旺和孟菊在一起了。
趙興、趙旺是雙胞胎,隻有11歲,身強體健,聰明活潑,深得趙氏家人喜愛。
大宋天子趙昺此時也年幼啊,和趙興、趙旺同庚,一次趙林、孟菊赴臨安麵聖,說了自己子孫的事,這趙昺一高興,當場拍板,認趙興、趙旺為禦弟,說將來自己萬一有什麼不測,先走的話,沒有子嗣的情況下,趙興是皇位第一繼承人,趙旺是皇位第二繼承人。
天子無戲言,史官聽了,立即記錄了下來。
其它趙昺和趙林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隻是同姓趙而已。可是因為趙昺這麼一說,加上趙林一族的超強影響力,趙興、趙旺立馬出了名。這哥倆可以隨時到臨安皇宮,和趙昺一起說話、遊戲、吃飯!
所以呀,這人嘛,交到紅運,很多情況下,必須有好的家族背景,否則,你就算折騰到滿頭白發,很可能依然是平民百姓,出不了頭。
因為人家起跑線在你前麵,人家隻要努力奔跑,你要追上人家,除非有逆天的本領,否則的話,就安安穩穩做個平民百姓吧。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孟菊命令吳奇、任敏帶兵十萬,鎮守幽州。
安排好了這些,孟菊、張侯、趙馨、林虎率兵二十餘萬,浩浩蕩蕩,離開幽州,向唐鄧地區前進。
老天喜歡作弄人,偏偏在行軍路上,林虎得了瘧疾,高燒不退,病勢一日重於一日。最終在方城時咽了氣。
趙馨、趙興、趙旺哭得死去活來,快到唐鄧地區了,滅了遊靈教,就能安享富貴了,可林虎偏偏沒這個福氣。
孟菊也傷心呐,但她重任在肩,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到軍旅方麵。她想把林虎安葬在方城外麵的高山上,趙馨堅決不同意,說要把林虎的遺體安放在襄陽忠烈祠,和孟珙、扈再興等大宋重臣在一起。孟菊想了一下,認為這要求合理,於是答應了下來。
且說左丘燕、秦統帶著千餘名遊靈教徒,在唐鄧地區鬧騰了半個多月,殺了萬餘名無辜百姓,天怒人怨。唐鄧百姓配合官軍,四處捕殺遊靈教徒。
遊靈教徒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孟菊率領大軍來到唐鄧前,遊靈教徒折損三百餘人,元氣大傷。
此時左丘燕已經放棄鄧州,進入唐州城外的塵埃鎮,和秦統那支隊伍合並,準備向夏州方向逃竄。
這些天來,秦統一邊帶著教徒濫殺無辜,一邊和莊倩、顧蘋廝混,洋洋得意,自認為是天下最風流快活的人,言語間充滿戾氣,狂妄自大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