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晉軍將領雖已中年,仍步履矯健,聲如洪鍾,氣度不凡。他大步走過來,熱情起拉起我的手,高興地說道:“早聽龍林和天橋說,有位黃姓的公子,敢獨自領著仆人勇鬥胡人,今日得見黃公子,果真相貌堂堂,氣質非凡,幸會幸會。”
一番客套寒暄後,我本想馬上進入正題,與魏將軍商量出一個穩妥的辦法,盡早把這些羯胡士兵一網打盡。哪知將軍卻吩咐郎天橋帶我們去吃飯睡覺,說要等天明後再做詳談,我們不好違命,隻得無奈走出將軍大帳。
第二天一大早吃過飯,馬龍林再次把我帶到將軍大帳,魏將軍正伏案看著桌案上的一幅地圖,我剛進入大帳,他便招手讓我過去,指著地圖對我說:“你看選擇哪裏作為伏擊地點好呢?”
地圖這東西我早前聽大伯說起過,但我自己還從未見過,看著絹布上被豪筆勾勒出的曲折劃線,我根本沒看懂。
幸好馬龍林上前幫我耐心講解那曲折劃線的含義,好半天我才弄清楚哪裏是山,哪裏畫的是水。
等我完全看清地圖,發現這地圖與我印象中的地形很不相符,比如少了些山,少了條小溪,或者是少了個峽穀,如果按這張地圖的指引,無疑很難找得到完美的伏擊地點。
當我對魏將軍說出這些缺憾時,魏將軍搖搖頭,過了一會又點點頭,弄得我不知道他究竟是想肯定我的意見,還是要否定我的意見。
魏將軍盯著我看了好一陣,笑著對我說:“黃公子,看來你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呀,那我們就不用看地圖了,你說說,我們在哪裏進山伏擊這些羯胡人合適呢?”
現在我心裏也沒底,因為畢竟我是好幾年前曾到過這裏,自從認識鄔箐嫚後,再走這邊的次數就很少了。
而在這幾年,不斷湧進山裏逃避戰禍的人們更多了些,不知道他們究竟會砍伐多少楠竹或樹木來建築他們的房屋,而這些原本在穀道或山坡上生長的植物,正是隱伏大股軍隊,將漢趙胡人打個措手不及的遮蔽物。
如果這些遮蔽物稀少,一旦讓那些羯胡人提前發現晉軍設下的埋伏,以羯胡人毫不畏死的勇猛與殘忍的手段在伏擊圈之外側擊晉軍,采用打了就跑的戰術,那後果將不堪設想,又或者他們根本不進入伏擊圈,繞道而行,那我們的心思就將白費。
我隻得婉轉地告訴魏將軍,對他說了我的擔心,然後提議說:“魏將軍,在這裏說不出個所以然,要不我們事先進山查探,隻要找到合適的地方,再馬上來通知您,您看如何?”
魏將軍手撫長須,微笑著說:“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也不用你多次往返,我派龍林和天橋與你們同往,找到合適的地點後,你叫他們前來稟報,你看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