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白蛇傳】(1 / 3)

金陵萬華宮中,禦書房內。洪德帝靠在長椅上,望著眼前兩人,驀然道:“三弟、六弟,你二人且說說看,朕這次派使者去瓊台,下了詔書,叫那董必才來京麵聖,他敢不敢來?”

洪德帝說的三弟、六弟,正是當今孝康王爺跟莊平王爺。

孝康王聽罷沉吟片刻,說道:“依我看來,瓊台必會派人來,至於是不是董必才本人,便難說的緊。”

洪德帝聞言微微點頭,又向莊平王問道:“六弟怎麼看?”

莊平王瞄了孝康王一眼,一聲冷哼,道:“皇兄既已下旨叫董必才來京,他若不來,便是抗旨。我大王朝水師,睥睨海內,大可一舉攻下瓊台,也好叫燕人見識見識,我大王朝水師之神威。”

兩人各自說了己見,洪德帝聽了也不說是非。隻是閉上眼睛,歎道:“當初王鳴提議讓施良前去瓊台,那陣子剛好朕跟他賭氣,便也隨口答應了,唉,沒想到這一去就是數年。”

洪德帝忽然冒出這麼一句話,孝康王跟莊平王麵麵相覷,不知其意。

卻又聽洪德帝道:“如今王卿家位居右丞相,左丞相的位置,卻一直空缺,若是施卿家能回來,此位非他莫屬。”

孝康王立時心中了然,施良才華橫溢,於治國之道別有建樹,深得皇上看重。如今大王朝看似一片繁華之態,實則危機四伏。北有燕國虎視眈眈,西南有蜀國不斷擾亂邊陲;東南沿海之地,東瀛倭寇愈發肆虐;南海瓊台一省,董必才又隱有割地稱王的跡象。此時若能多上一個施良此等賢臣相助,多少能為洪德帝分擔一二。

如今施良雖是身在瓊台,被董必才扣住了不得回京,但董必才也沒膽子敢動他一根毫毛。孝康王之前在星沙之時,一心促成其子王峰跟施怡雪的婚事,便是此理,若能拉攏施良,實在是不可躲得的良助。

隨即想到張白一直對施怡雪心懷不軌,孝康王不禁有些擔心,張白善用花言巧語,且臉皮極厚,簡直是女子的克星。若是施怡雪心儀張白,施華文自不會違逆怡雪的心意,那孝康王也不好強行逼婚。施華文當年也是太傅出身,如今雖不在朝,但威信猶在,且施華文是他老師,以王爺的身份強壓,難免落得個不尊師道,有辱聲名。

六王爺道:“皇兄不妨再下一道聖旨,召回施大人。以臣弟看來,董必才必定不敢抗旨。”

洪德帝卻是看著孝康王道:“三弟,之前你說要以商道控製瓊台,進展如何?”

孝康王早有準備,不慌不忙的道:“董必才將瓊台的八成的生意行當,皆都改為官營,剩下兩成,都沒太多利潤可圖。蜀國商幫狼狽而退,倒成了我王朝商幫探路先鋒。”

洪德帝又向六王爺道:“前些陣子,有人寫了封奏折,說三弟私吞了抗倭的十五萬兩軍餉,六弟如何看?”

六王爺聞言一驚,那折子正是他叫人寫的,洪德帝如此問他,其意耐人尋味,不過,他跟孝康王暗中爭鬥多年,滿朝文武心裏都有數,隻是沒說上台麵而已。

洪德帝見莊平王不敢說話,又道:“六弟無需多想,倭寇之亂,以皇弟你的封地福建為甚,是以朕隨意問了一句。你如實說了便成。”

六王爺這才道:“倭寇時常登陸東南沿海,燒殺搶劫,民怨愈積愈深,亟需出兵鎮壓。至於那十五萬兩軍餉,既有人說是三哥私吞了,是惡意中傷也好,胡亂猜測也罷。依臣弟看來,都是因為看送軍餉的將士乃是三哥的舊部。如今雖然晚了些時日,但隻要最後能送到,一切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洪德帝皺了下眉頭,道:“據回報說,是因為看送餉銀進入福建之後,遭到倭寇伏擊,這才遲遲沒能送到。但此後便沒了消息,莫非是被倭寇搶了軍餉?即便福建距離京城有些路途,便不能送個信回來麼?”說到這裏洪德帝還是語平神定,而後卻突然一聲厲喝,猛的拍了下桌子,道:“難道還要造反不成,如此軍士,朕必要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