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衣帶詔(上)(2 / 2)

劉協親昵的摸摸董婉君的臉頰,輕笑道:“別往心裏去,這不是你的錯。再說,沒準兒董國舅來見我是有什麼好事呢。不要介懷,記著,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你永遠還是我的小婉君。地老天荒,海角天涯,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董婉君嬌軀猛然一震,不可置信的抬起頭來,看到劉協堅定的笑容後,臉上所有陰霾也一掃而空。她依舊流著淚,卻笑著,一字一頓的道“地老天荒,海角天涯,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等我回來。”留下這句話,劉協才轉身出了寢宮。

而剛一出宮門,劉協的臉色頓時冷了下來。他的心中,早已經怒火萬丈!

董承!

是可忍,孰不可忍!

用自己的女兒當做要挾別人的籌碼,這種禽獸不如的事情他董承居然也做得出來!

好,我倒要看看你打的什麼鬼主意。來吧,老子接招了!

太廟,功臣閣。

劉協一語不發,背著手抬頭望著高祖劉邦的牌位,隻留給董承一個背影。

董承也不以為忤,就站在劉協背後,靜靜的陪著他沉默。

四月初五,辰時,豔陽高照。

功臣閣內卻是一片寒意,仿佛連時間都在兩人之間凝固住了一般。

董承望著劉協的背影,心中冷笑:“這小子,這是在給我下馬威嗎?他擺出這樣一幅姿態,簡直就是打算和自己比耐心,好像是誰先開口誰就輸了一樣。但我可不是來陪你玩遊戲的,無論誰先開口,今天隻要你站在這功臣閣裏,你就已經輸我一步了!因為,你妥協了!無論如何,主動權都在我手中!”

心念及此,董承輕咳兩聲,打破了這良久的死寂。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陛下,想當年高祖皇帝建功立業,斬蛇起義,滅西楚,討叛逆,為大漢王朝打下了偌大的疆土。臣每念及此,莫不是心潮澎湃,隻恨不能追隨高祖皇帝征戰四方。臣看陛下今日目不轉睛盯著高祖靈位,是否也想起了祖先的榮耀?”董承朗聲說道。

尤其說“祖先的榮耀”時,董承更加重了語氣,簡直就是在警示劉協一般。

片刻後,劉協冷笑一聲,側過半邊臉,對董承道:“董國舅,董大人!你又何必問我?接下來隻要你自己發揮不就可以了麼?不管我回答是或不是,你都會將話題扯到如今漢室衰敗,對吧?

然後你會告訴我,漢室衰敗,是因為朝中有奸賊亂權,這個奸賊,就是他曹操,對吧?

然後你會告訴我,當年高祖之所以得天下,是因為有蕭何張良韓信等良臣輔弼,而你董國舅,就是當今的蕭何張良,對吧?好一個董國舅,好一個舌辯之士!”

董承老臉一紅,不由自主的伸手擦了擦額角的冷汗。心中暗道厲害,劉協這一招簡直就是單刀直入,釜底抽薪,他以這種半諷的語氣將自己原本想說的話說出來,反倒讓自己接下來的說辭沒辦法展開,否則豈不是伸過臉去讓人打麼?

董承眼珠一轉,幹脆,你把話都說到這地步,我還頂著你說做什麼?這次我就把這張老臉豁出去,我捧著你說!我倒要看看你是怎麼自圓其說的。

心念及此,董承對著劉協深施一禮:“陛下果然英明睿智,所見所識,均勝臣十倍!”

一句話就撇清了自己,意思就是,你劉協剛才說的話都是你自己的見解,和我董某人原本想說的話半點關係也沒有。

之後,董承又道:“臣每天憂心時局,皆恐陛下大權旁落,愧對祖宗。而如今,既然陛下早已經看透全局,那麼如今之計,陛下以為如何呢?”

這句話就是在將劉協的軍了,劉協若說無計,那一頂“愧對祖宗”的帽子就得扣到劉協腦袋上,董承料定,沒有哪個皇帝是敢接這頂帽子的。而且就算劉協說無計,那董承就可以順理成章的說“臣有一計”,然後拿出那份矯詔。

而若有計,那就更簡單了,這一計無論如何都是對付曹操的,這時候隻要自己拿出衣帶詔,劉協騎虎難下,勢必要在詔書上麵用印。

屆時,便是這份矯詔“名正言順”之時!

董承冷笑著望向劉協,心中暗自冷笑:“陛下,隻要你還是陛下,臣要整治你的方法可多得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