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兄伯符親啟:
弟獻唯望兄安好。
三月與兄相逢時,兄曾有意邀獻入江東。時獻有要務在身,隻得知會吾兄,一月後帶精兵兩千來投。
然,此時一別,已是兩月。待兄見此信時,怕是已過三個月有餘。獻惶恐,恐兄責獻遲枉之罪。故有薄禮獻上,請兄笑納——
獻率本部天義軍三千人,已攻下重鎮江夏,斬殺賊將黃祖,為破虜將軍報仇雪恨。江夏本有兩萬守軍,黃祖戰死後,甘寧已率四千水軍退守江陵,其餘一萬六千人,弟斬殺八千,俘虜三千,另有五千潰逃。
故此弟謹請吾兄帥軍接受江夏。江夏孤城,弟兵雖精,然人數過少,大戰之後,本已損失三百餘眾,更有近千傷兵,不利守城。若劉表卷土重來,弟恐不可久戰。是以,請兄見信勿疑,盡快發兵。
弟:劉獻”
寫完這封信,劉協將孫策當初給他的玉佩一並塞進信封,交給了董駿:“小駿,這事兒交給別人誰我都不放心。想來想去,身邊能用的也就老周、子龍和你,子龍需要守城,一時走不開,老周那個性子,更不適合當信使。
唯有你,是個智勇雙全的好苗子,而且年紀小不容易引人注意。尤其是,你叫我聲姐夫,也是我自家人,所以這事兒我也隻能交給你了。這封信,你無論如何一定要盡快盡快的送到孫策手上。你要是去的遲了,這江夏恐怕咱們就得得而複失了。”
“知道了,姐夫。”董駿神色凜然,鄭重的接過信封,貼身揣好。
“還有一句口信,你見了孫策,千萬忘了告訴他。”劉協沉吟片刻,終於道:“你就這麼說......”
【謠言,起於智者。】
“這是什麼意思?”董駿疑惑的撓了撓頭。
“具體意思你不用管,你隻要這麼告訴伯父,以他的智慧,自然是會明白的。”劉協微笑道。
“喔......”董駿想了想,忽然叫道,“姐夫,你這不是拐著彎罵我沒腦子嘛!”
“我可沒這個意思。”劉協道,“小駿,你小子就像一塊璞玉,隻要打磨得當,來日必然大放異彩。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你也不必太過著急。平時多聽多看多學,也就是了。”
“這些日子我跟著周爺和雲爺,倆人光教我武藝了。”董駿撇了撇嘴,“等我回來以後,姐夫你一定要把你那些損招都教給我,要不然我就找我姐告你黑狀去......我就說你非禮我!”
“滾滾滾!”劉協一臉黑線,“我那不是損招,那叫兵法,兵法你明白嗎?再者說你一個半大小子我非禮你幹嘛?”
“對哦。”董駿側目一笑,“要非禮也是非禮天山第七劍嘛......”
“胡說八道信口開河亂點鴛鴦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劉協嘴裏像是連珠炮一般崩出了一串連他自己都知道詞不達意的成語俗語,“快滾,要不我赤兔馬不給你騎了啊。”
“別別別,我這就告退。”董駿滿麵笑意的退出了江夏太守府的書房,退出之前還滿臉跑眉毛的往屏風後麵看了一眼。
此時的江夏太守府已經被劉協占據,太守府旁的兵營也成了天義軍駐軍的所在。
江夏城的百姓在奪城當夜,聽外麵乒乒乓乓的打了一夜,嚇的第二天誰也不敢出門。這倒也方便了劉協組織天義軍處理好街道上的屍體和血跡。
等過了幾天,百姓們終於鼓起勇氣走出家門時,卻發現街道上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但是江夏,卻已經完全易主了。
黃祖死後,潰兵再逃散時並沒來得及燒毀糧倉,他們隻搶了三分之一的糧食,剩下的軍糧物資則全數被劉協得了去。這足夠一萬多人吃兩個月的糧食,用來養活三千天義軍更是不在話下。
糧食不存在問題,此時對於劉協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守城上。
劉協將天義軍中的一千二百人分成四個三百人隊,分別守住四門,之後三百人守太守府同時看押三千俘虜,兩百人在街上巡邏,剩下的就全是傷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