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單純計算兵力,劉表並不怕孫翊。雖然丟了江夏,這場伏擊戰也折損了三千人,但是劉表經營荊州多年,其底蘊之深厚根本不是猛虎下江東,火速平定東吳六郡的孫策可以比得了的。
敗了兩仗,現在劉表可以出動的也足夠六萬戰兵——要知道,這隻是“可以出動”,還沒算分散各地的守城兵力。
六萬對四萬,敵軍主帥又是個被仇恨衝昏頭腦的家夥。這一仗怎麼看也是對荊州更為有利。
但是,站在劉表的層麵,他不得不往更深一層想。
孫翊帶著這樣一支複仇之師而來,雖然要消滅他們把握很大,但是相對的,荊州必然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消滅了孫翊的四萬人,哪怕是荊襄折損了兩萬人......那時候隻剩四萬人的荊州也肯定會變成別人覬覦的對象。
遠的不說,就說與他接壤的劉璋和曹操。曹操和袁紹之戰已經進入白熱化,也許他相對安全一些。但是劉璋......雖然這家夥看起來老實,但是劉表自己心裏明白。
高祖的後人,都是麵帶憨厚,心懷奸詐之輩——這個評論也包括他劉表在內。
所以,如果荊州的防禦一旦出現破綻,劉璋一定會前來落井下石。那自己和孫翊鷸蚌相爭,倒教劉璋這漁人得利了。
而且這隻是外因。
在內,派係間的爭鬥肯定會借著戰爭的趨勢愈演愈烈。就說劉表和黃蔡兩家,其實這六萬人裏,三家都各有心腹,誰都想讓政敵死在和敵軍的消耗上,最後自己獲得戰功。當三家都抱有這種心態時,士兵的士氣必然會受到影響,戰端未開,如果大量精力都用在內耗上,這仗就真沒法打了。
看似風光,實際上卻處處掣肘,瞻前顧後。這就是劉表最大的難處,也是整個荊襄集團最大的弊端。
曹操麾下也有派係爭鬥,但是曹操本人就是玩弄權術的高手,他本身就是權臣,根本不會露出破綻,讓任何同樣是權臣的人能與他分庭抗禮。
孫策勢力也有派係爭鬥,但孫策依靠他和周瑜強大的個人魅力,以及孫堅當年的威望,強行壓製住了派係爭鬥的局麵,將所有權力都集中到了“小霸王”這麵大旗之下。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有人說孫權是繼“父兄之餘烈”了。
劉表呢?劉家人謀定後動的天性使他習慣了隱忍,他沒有曹操那樣的厚黑手段,也沒有孫策那般的個人魅力,他能依靠的隻有荊襄的士族門閥,結果就是......依靠門閥起家,卻被門閥趁機分權,扶植令一門閥對抗,卻同時又被另一門閥分權。
可以說,現在的荊襄,和一千四百年後的大明極為相似,都是將黨爭作為了最重要的目標。
而一個勢力發展到這一步時,就是它腐朽崩裂的開端了。
劉表此時能認清自己的弊端,可是卻無能為力。根據密探的回信,目前孫翊正在趕往廬陵的路上,過了廬陵,下一站就是江夏。然後......下一步估計就是攻江陵,奪襄陽,直取荊州了!
劉表用手敲打著額頭,半晌,終於下定決心對身邊的侍從道:“將蔡瑁、黃射、蒯越都給我傳到書房來,我有要事相商,讓他們一刻不得延誤。”
“是!”身邊侍從飛快了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