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蠱術奇書及玉龜秘密(1 / 2)

為了一盡快一睹胖章頭充出來的天書筆記內容,心急火撩的趕到家裏,白素素在不在這會他倒不放在心上,隨手發了條信息問她去了哪兒,便打開儲存看起來。

照章老頭的譯文看,筆記並不是算是筆記,倒像是回憶錄,內容用第一人稱回憶記述筆者的生平所遇及一些心得,略過一些並不重要的肉容,找到了胖章頭說的有關蠱術奇書的這一段,上麵寫道:

我八十歲那年遊曆至黔省,某次進山采藥,於深山中遇一小村,村子不大,十來戶人家的樣子。村子依山而建,一式的吊腳樓,很古樸簡陋,憑經驗判斷,這應是一個小苗寨,時值傍晚便進寨借宿一晚。

進得村來相詢,寨子果是一個苗族小寨,不通文明,竟是連電也沒有。寨中苗民帶我找到一個族長模樣的老人,說明來意,他們倒是熱情好客,便安置我住下。晚間與老人交談,才知這村子機乎與世隔絕,自給自足,幾十年來,我是到寨裏的第一個外來人。交談中才知道他們的記憶竟還停在清末民初那列強橫行的時段,並不知道早已全國解放,並改革開放,今日不同往時了。

與苗民們雖言語有點不大相通,時而輔以紙筆或手勢,倒也相互明白意思,雖是交流有些費力,但抵不住苗民們的熱情,這晚交談的很晚,我詳細介紹了外麵世界的變化,他們聽的很是神往。

到得深夜,其它苗民都已離去,我便跟老人相詢一些關於古苗的傳說,比如巫術巫蠱之類,老人也挺開明,並不避忌我是個外來漢人,直言相告,說苗族先祖,確實有巫術巫蠱之技法,隻是歲月流逝,時代變遷,到得他們這代,早已失傳,言下大為惋惜,我亦覺此乃我們中華古文化,就是消失極之遺憾。老人見的痛惜連連,反倒勸慰,說苗族分支甚多,說不準別的分支還有承存。

第二天別過苗寨,我便翻越苗寨背後的高山,那知剛過山頂便下起大雨,苗區山高林密,天氣變化莫測,我竟然忘帶雨具,真是晦氣。情急之下,便找了一個山洞避雨,山洞入口不大,蔓藤枯枝甚多,好不容易進入洞中,早已是全身濕透。洞中很黑,找了些枯枝敗葉生了堆篝火,一邊烘烤衣服一邊察看洞中環境。

山洞似是深不見底,火光不及處一片黑暗,目不及遠,細察近處,此洞竟是人工修建,待得衣服烘幹,我便點了個火把,進洞察看。進洞幾丈遠後,拐了個彎,竟然是一個石室,二三丈寬的樣子,石室內有各種石製家具,看似以前竟有人居住。仔細搜尋了一翻石室,沒有什麼有用的東西,大多數非石製的用具物品,盡皆變為粉末。最後我打開一個石櫃樣子的東西,裏麵滿滿的一箱書藉,但用手碰觸便變成了飛灰,已不知有多少年代的東西了。

我心有不甘,把整個櫃子翻倒,裏麵竟然有一本書完好無損,拿起來翻了一下,上麵竟是一字不識的甲骨文樣的字體,照字體推斷,這已是上古之書了,不知是什麼東西製作的紙張,竟能經曆如此久的時間不腐不爛,情知是個寶貝,便隨手帶回。

後來回到師門,便沉思得找人破譯這本甲骨文古書寫的是什麼東西,但又怕別人得知書中秘密,我便照著樣子抄寫一份,分拆多份,在全國各地找那些專家教授代為破譯,曆經三年,終於全部破譯完畢,我整理閱讀,才發現原來這竟是一本古苗人的巫術巫蠱技法秘典,上麵記錄的盡是些巫術修練,蠱毒蠱蟲的養練,心中大喜變大驚,原來傳說中的苗巫文化,竟然是真實的存在過。心下知道這是一本無論是文化方麵還是曆史方麵都是價值連城的奇書,便偷偷收藏於師門隱秘之地,以傳後人。

黃文山看到此處,心想,這老家夥的心思竟如我一般,我現在破譯你這老家夥的回憶錄也是怕別人窺探其中秘密而拆分多份給別人看,還被胖章頭大罵了一頓,原來你這老家夥早已幹過這等事。他心裏對這神秘的古苗文化也是甚為向往,心急後來這本奇書在哪裏,他便繼續往下看:

我這一輩子,後悔的事不多,把這書據為己有,沒上交國家作研究,是其中之一件。一百二十歲生日那天,我突發興趣,想看看這本奇書寶貝,那知當我打開收藏奇書的鐵盒子時,裏麵竟空空如也,不知什麼時候這書已被偷走,想那竊賊道行甚高,竟然不留任何痕跡的把書取走,我懊惱不已,後悔不已,但事已至此,也是沒辦法了,心想著,這書除了價值不菲外,裏麵記錄千奇百怪的各種巫術蠱術,若被立心不良的人學去了,不知要禍害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