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個大好人(1 / 1)

中國曆史有一個現象,每一次政權轉移,都要發生一次改朝換代型的大混戰,野心家或英雄們各自握有武力,互相爭奪吞噬,最後剩下的那一個,即成為儒家學派所稱頌為“得國最正”的聖君,在血海中建立他的政權。王莽打破這種慣例,他跟戰國時代齊國的田和一樣,用和平的方法接收政權,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權臣奪取寶座的程式,以後很多王朝建立,都照本宣科。西漢王朝在平靜中消失,新王朝在平靜中誕生,兩大王朝交接之際,沒有流血。

王莽是儒家學派的巨子,以一個學者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曆史上僅此一次。他奪取政權的目的與劉邦不同,劉邦之類隻是為了當帝當王,滿足私欲。王莽則有他的政治抱負,他要獲得更大權力,使他能夠把儒家學說在政治上一一實踐,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他認為古代社會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後來,互相爭奪,遂發生不平等現象。富人有很多土地,窮人則一無所有。男子淪為奴隸,女子淪為婢女。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婦,終年辛苦耕種,卻不能吃飽。為了改善這種不公平和鏟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王莽的新政府成立後,即實施一連串下列的新社會政策:

一 土地國有:私人不準買賣,恢複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廢除了的古代井田製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了的土地,一律沒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給他的鄰居或家屬。

二 耕地重新分配:沒有土地的農夫(佃農),由政府分給土地。以一對夫婦一百畝為原則,不滿一百畝的,由政府補足。

三 凍結奴隸製度:雖沒有馬上廢止,但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以限製奴隸的範圍和數目不再擴大,使它最後自然消滅。

四 強迫勞動:凡無業遊民,每人每年罰布帛一匹,無力繳納的,由政府強迫他勞役,在勞役期間,由政府供給衣食。

五 實行專賣製度:酒專賣,鹽專賣,鐵器專賣,由中央政府統一發行貨幣(從前任何富豪,都可製造銀錢,新政府收回這種授權)。山上水中的天然資源,都為國家所有,由政府開采。

六 建立貸款製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 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製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八 征收所得稅:一切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從前都自由經營,現在新政府都課征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政府用這項收入作為貸款或平抑物價的資金。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發現王莽所從事的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麵社會改革,十九世紀才興起的社會主義,早在一世紀時的中國,就有了構想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