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想起自己的父親,胡四炮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痛。他本來也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哥哥,雖然靠著一點點山地、養幾十頭羊維持生計,但由於一家人都非常勤勞,跟同村人相比日子倒還過得去,童年還是比較美好的。兄弟倆打小就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兩人都跳過兩次級,長輩們也以他們兄弟倆為榮,左鄰右舍也都拿他倆為榜樣來教育自家的小孩。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這個幸福的家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就在他14歲初中畢業,剛剛接到縣高中入學通知書的那個暑假,一場罕見的大暴雨,傾盆而下,僅下了4、5個小時,就造成了特大山洪和泥石流,無情地奪走了他爺爺奶奶和媽媽的生命,家裏的一切家當、飼養的牲口也隨之付諸東流、毀於一旦。為此,傷心過度的父親一病不起,沒有辦法再供四炮上學。懂事的四炮隻能輟學,用他弱小的肩膀扛起養家糊口的重擔,一方麵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麵靠種莊稼地、養山羊掙點錢,給即將讀高三的哥哥繼續上學提供學費。
一年之後,哥哥胡大奎如願以償考上了長安交通大學,去省城念書;父親受到這一利好消息的鼓舞,病情也有所好轉。
胡四炮由於從事農活,特別是每天趕著幾十頭山羊上山下山,讓他長得精壯結實,體力過人,這為他入伍後成為下山猛虎、鋼鐵戰士打下了基礎。
哥哥去省城念書後,四炮跟父親相依為命。村裏人見他們家沒有個女人,日子過得沒滋沒味,缺少家庭氣氛。就替他爹張羅著,將一個也是在泥石泥中失去丈夫的遠房嬸嬸迎娶過來,成為他的繼母。那年,繼母比自己的父親小了10多歲,比四炮才大8歲,還帶著一個5歲的女兒,一起嫁了過來。這樣組成了一個有五口人的新家庭,他們父子仨加繼母母女倆,而實際上常年在家的隻有他和父親跟繼母娘倆。繼母的娘家是10多公裏外鄰近一個鄉的人,名叫郭佳薈,他喊繼母叫嬸娘。而小他10歲的嬸娘的女兒名叫胡曉丹,他喊曉丹叫小妹。一個嶄新的家庭,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了解,經過嬸娘的精心打理,一家人生活上相互關心照顧,日子過得其樂融融,讓這個一度缺少生機的家庭,又充滿了歡聲笑語。
從此,哥哥繼續在省城上大學,嬸娘負責照顧父親,接送小妹上幼兒園,胡四炮則每天帶上幹糧,早起帶著羊群上山,傍晚趕著羊群下山,從早到晚在山裏跟羊群賽跑,以訓服山羊為樂。這中間,父親和嬸娘還勸他去上學,但他習慣了與羊為伍,就沒有再返校讀書。
其實,他卻把心思放在了練習武功上,想成為一名行俠仗義的俠客。
當時,他也不知道從哪本故事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說是古代有一個給地主放羊的少年,每天放羊要經過一條小河,河上沒有橋,成年羊能跳過河去對岸吃草,而那些小羊卻不能跳過河。於是,少年每天抱著一隻隻小羊一次次跳過河去,放小羊去對岸吃草。晚上收工,牧羊少年又抱著小羊跳過河,趕著羊群回羊圈。後來隨著小羊的成長,在不知不覺中牧羊少年的彈跳力、臂力變得很大,過了幾年少年練就了一身輕功和一身氣力。於是,胡四炮在放羊時,也學著故事裏的牧羊少年,每天抱著小羊跨越山溝、翻山越嶺,幻想自己也能有一身輕功和一把力氣。
結果一年過去了,輕功沒有練成,但力氣確實變大了不少,村裏的大人的力氣都沒有他大。同時,他跑得也是飛快,跳得也很高。
胡四炮就這樣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小羊倌,熟悉了羊的生活和習性。在他的注視下,山羊的一舉一動都一目了然,每一隻羊的特性都了如指掌。
有一天,正在山澗牧羊,奔跑得歡快的他,突然發現村書記向山裏走來,徑直找到他,說有事找他。16歲的四炮嚇破了膽,因為村書記在他眼裏那是大官,在村裏可是威風八麵的人物,雖然都老胡家的叔輩,但他一個小孩子每次見到村書記都是敬而遠之。見村書記來山裏找他,這心一下子象打鼓似的,七上八下,呯呯直跳,尋思自己沒有犯啥事啊!自己直接麵對村裏最大的官,這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次啊!
村書記,走到他跟前,笑嗬嗬地對他說:“四炮啊,又在放羊啊!喲喲,你看,這羊一個個長的膘肥體壯,不錯不錯,能賣好價錢。”
四炮見村書記這麼好脾氣,就放心了許多,說道:“我天天領著它們去找嫩草吃,天天換地方,不長膘才怪呢!”
村書記誇讚道:“真是勤快的孩子,天天在山裏放羊,可惜了。這不,又到了征兵的時候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考慮讓你去當兵,你想不想去啊!”
胡四炮聽說要去當兵,心底的英雄情結又冒了出來,開心地說:“這個,我聽我爹和嬸娘的,他們同意,我就去。我從小就喜歡軍人,就想當兵了!”
村書記說:“那好,我已經跟你爹和嬸娘說過了,他們已經同意了。趕緊隨我下山,登記去!”
四炮雖然想去當兵,但想想自己的家庭情況,又擔心地說道:“那我這些羊怎麼辦?還有我爹身體不太好,我走了他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