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嶺南越王(2 / 3)

若令羽宸和琉璃逃往西域和草原,隻怕到得今日,已然天高海闊,薛湛追無可追了。

接下來近一月的時間,薛湛和十二血騎的速度被迫放緩,因為薛湛已然無法追蹤到令羽宸和琉璃的行蹤,唯有依靠官府和江湖傳回的訊息追蹤,這令他的速度慢了太多。

但事到如今,已然別無他法,唯有憑著不斷反饋來的訊息一路追躡,不至於跟丟。可這一追,便從北追到了南,當薛湛遙望著眼神的十萬大山之時,不得不再次皺緊了眉頭......

“遭了!”

這是薛湛看到十萬大山之後,心頭浮現的第一個感歎。因他已然明了,為何令羽宸和琉璃會放棄更為安全的西域和塞外草原而逃往中土。

隻因眼前,已是中土大唐國土中最為尷尬的一個地界,名喚嶺南!

“走吧!”

這是薛湛一聲無奈歎息後,對十二血騎說的,因他雖然已經知曉了令羽宸和琉璃的目的,倒是事到如今,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追。

嶺南乃是中土西南的一片遼闊疆域,這片大大地的外圍,五嶺環繞,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南靠南海,幾乎便已然和中土隔絕,地勢之奇特,別無他處。

亦因這種奇特地勢,亦因地勢原因,外界難以對此用兵,是以曆朝曆代,朝堂對於嶺南皆是安撫而非鎮壓,給予了此處各族居民最大的自由,令其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

而嶺南大地各族雜居,被稱為百越之地,最不缺乏的便是令人神往又毛骨悚然的故事和傳說,此處民風彪悍,不問外界,即便外界烽火狼煙,此處仍能安居樂業。

十七年前,關中李唐秦王李世明攜畫閣閣主公子蕭羽同來嶺南,本欲說服妙音穀,他日若李唐南下,妙音穀能為天下安寧和嶺南百姓福祉而相助李唐,不料陰差陽錯中,南王楊逸和柳如夢卻帶著水靈風來了此地,更沒想到的是,徐世績聯合蕭銑,滅已三十六不死魔兵滅了妙音穀,屠了闞江城......

嶺南因此而被卷入戰火之中,李世明所求已不可為。後來妙音穀少主阮明玉,因感念當年南王楊逸與妙音穀弟子死守闞江城,而選擇助重生的風侯帝瑤肅清天下,已妙音穀在嶺南千年的影響力號召,令嶺南各族傾力相助,這亦是多年以來,嶺南各族首次參與天下紛爭。

後風侯帝瑤因為一顆人的善心而放棄神治天下,尊李世明為帝後,嶺南各族再歸舊地,不明事情原委的他們,亦未對李世明的大唐帝國拿出明確態度。

對於其餘地域和門派,李世明皆可鎮壓,但嶺南卻不可為,此處兵馬難入,且民風彪悍,武力鎮壓必然又是多年戰火......為安撫嶺南,李世明封妙音穀少主阮明玉為越王,自治嶺南!

這便是如今薛湛為何那般心憂的原因,如今嶺南,越王阮明玉雖已傳位獨子阮芸衣,但這位小王爺對魔門的態度如何?對朝堂的態度又如何?薛湛一無所知。

令羽宸和琉璃逃到此處,隻怕多半便證明了這位小王爺,依舊如他父親一般,心中偏向了當年的魔門天帝帝瑤......

若是如此,薛湛雖為大唐十道兵府統帥,但能不能從嶺南越王手中要到人,亦是心中沒底。

但事到如今,他又怎可能不追?入嶺南已成必然......

嶺南多山,氣候潮濕,多蛇蟲鼠蟻,居民擅古巫術,擅蠱毒,亦擅音律,這些勾畫出了嶺南最奇異的傳說。

薛湛從未來過嶺南,是以一路謹慎,行得不快,因他已不需要再去尋令羽宸和琉璃的蹤影,既然他們已經來了嶺南,那去妙音穀越王府要人便成。

妙音穀位於嶺南鬱水河畔,兩麵山兩麵水,此處乃妙音穀千年基業,因妙音穀在嶺南影響力極大,是以當年嶺南各族皆為妙音穀馬首是瞻,而第一任越王阮明玉便是妙音穀穀主!是以大唐帝國勢力最大的一個封疆異姓王的王府,便坐落在妙音穀中。

入嶺南三日,薛湛和十二血騎皆未出山,夜裏做好蛇蟲鼠蟻的防範,便山中落營,將就過夜。

可不料第三日淩晨,薛湛忽聞得一陣妖異笛聲,猛地驚醒,側耳細聽,立刻心道不好!忙起身出賬,隻見得守夜的三個血騎已然神色古怪,如木偶般站在火堆之前,待得笛聲止,一陣鈴聲又起,那些本在安睡的血騎亦走出帳來,皆閉著眼,手中刀槍緊握。

待得鈴聲再起時,十二血騎竟齊齊向薛湛攻來!

十二血騎乃玄甲精騎中最為精銳的兵士,每一個皆是武功高強戰功累累之輩,若放到江湖之中,皆是響當當的英雄,十二人齊攻之威,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