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此時東方發白,紅日高升,他娘正在床上摸摸索索地披衣起身哩。平和不敢驚動,仍和平日一般,走進他娘房內,剛叫了一聲。他娘忽然把眼睛睜了一睜,道:“孩子,你手中捏的什麼?這般紅紅的,真是好看。”平和見娘已能見物,驚喜巳極,卻不及稟明原因,先把紅珠取出,向他娘麵前一晃,他娘猛可地立起身來,大聲說道:“我的兒,你從哪裏弄來這個寶貝,我一見此物,兩眼大明,竟比年輕時候還來得個爽利明澈咧!”說時,伸手向平和要這珠子。平和忙說:“娘且莫性急,這寶貝可不是這麼玩法,待孩兒想個法子,將他懸掛起來,娘可時時看他,包你一輩子眼目清明,不再會生出病痛來。”他娘依言,跟著平和一同走至中堂,看平和把珠子用線拴好,掛在中間,便有一團紅光照徹內外。從此以後,不但王氏眼病若失,母子倆身體、精神,都覺得十分爽健,十分快活。而且,這珠子真可稱得上如意珠,無論需要什麼東西,隻要對他默默地禱祝一遍,這需要的東西,自然會出現在屋子裏,真是取之不完,用之不荊家中得此有力扶助,母子倆衣食一切,都用不著憂慮了。偏這平和性情奇怪,家中雖有此寶,他卻一天不肯偷閑,仍和日常一般勤苦作工,風雨寒暑,概不休息。

一天,王氏對他說道:“兒呀,這如今得天之幸,你我衣食無虧,生活有著,你的年紀不小,也該留心訪尋一位有才有貌的姑娘,早早完了婚姻之事,也好叫我了卻一件大願。”平和聽了,答道:“母親慈命,孩兒敬當遵從。怎奈孩兒自蒙仙人賜珠,治愈母親目疾以後,曾許下一個大願,要立下五百功行,才敢講到婚姻之事。如今看看過了一月多了,也曾出入留心,並沒什事可容孩兒施展的,這便怎樣?”王氏見說,猛可醒悟道:“孩兒,那也不難,想仙家至寶,原為濟世之用。我兒既然得之,還該公之於人,不但自己積德,也替那位仙師和老龍爺立些功行。”一句話還沒說完,歡喜得平和直跳起來道:“畢竟是娘的見識高,孩兒怎麼竟想不到!如今孩兒就去做個走方的醫生,凡人有難治之症,隻用紅珠一照,包他祛病延年;再有貧苦人家,衣食不敷的,孩兒還可默禱紅珠,把些銀米與他。恁地時,不上一年,敢則立了千把件好事了。”王氏連說:“很好!我兒見義勇為,不可怠慢!既已想著,即日就去試辦,看行得行不得!”平和笑道:“寶貝是不任人的,既能治母親之病,自然也能治別人的病,既能照應我娘兒,又能救別人的困苦。”王氏笑道:“恁地時卻不是好!”於是平和也不去做工了,天天挾著紅珠,往來遊行,凡是有病的人,經他把珠光一照,病人得了寶氣,無不痊愈。

先是專替近村之人醫治,後來大家傳說開去,竟有遠道之人,不遠千裏前來求治。平和一心濟人,不但不取銀錢,就是送來禮物,不能推辭的,也分送給村中貧困人家;還有些誠實規矩的人,因時運不濟,弄得生活艱窘的,便向紅珠求點銀米送他。如此一來,不消三年工夫,這平和大善士的名氣,早鬧得遠近皆知。而且平和性情爽直,從不曉得撒謊欺人。人家問他怎的一旦學得恁般本領,他便說,都是紅珠之力,自己是一點不知道的。再問他何處得此紅珠,他也總不相瞞,老老實實告訴他們。因此便惹動一個人的注意。這人非他,便是灌口地方的官長,姓毛,名虎。聞得自己治下有此異事,便想傳那平和一問,要是果有此寶,當以官長勢力,向他要這珠子。想定主意,就和妻子胡氏商量。胡氏喜道:“若有此寶,可先著他治好我女兒的病,寧可多化些銀子,向他買了來。若是一味用強,恐惹百姓議論。”毛虎依言,打發兩個差人,下鄉來傳平和。平和問起原因,差人說:“本官小姐患癡迷之症,聽說府中有治病的神珠,特請先生揣去,治好小姐之病,自有重報。”平和辭別母親,就要前去。王氏聽到官中相召,不覺皺眉道:“孩兒,這官場之事,不是容易幹的。此去務要小心在意!”平和應聲:“曉得!”跟了差人,同到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