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飛龍手插言道:“請問師尊,方在祖師也說‘不久下凡一走’,可見出入三界,是神仙常有之事,何以師尊對於東華師伯,又替他這樣憂慮呢?”二師都道:“你們哪裏知道,祖師是萬國九州五嶽三山群仙之祖,無論怎樣魔劫,壞不得他的法身,迷不住他的道心。他要下凡,自然有他自己的未完因果,去去即回。一點用不著別人替他擔心的。至於東華師伯,雖然道德不淺,卻如何比得上祖師?從前玉帝因見下界有七寶樹光耀九天,偶動貪心,便指出一魂,墮凡曆劫,心誌一迷,幾乎不得歸天。幸得輔助的神仙多,大家隨時隨地保護他,指點他,方得劫滿歸真。如今的真武大帝,即玉帝下凡的一魂所成。像玉帝那樣根基,尚且動不得一點貪嗔,說不得一句戲言,何況東華帝君,更何況不及帝君的呢!”
二徒聽說,都竦然道:“弟子出身卑賤,聞道日淺,向來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如今聽了師尊法諭,竟覺本身好如毫無才能一般。從今以後,益發要自己檢束身心,免墮輪回之劫。”兩師歡喜道:“爾等能夠如此克己,將來的前程,正自不可限。就說劫數所定,該受折磨。但何當不可修德立功,轉回氣運呢?”二徒都唯唯遵命。師徒四眾,拜完了上界各君仙神,方才回到下界。
這時虞舜建都之地,在現今山西地方,其時所稱為中國的,其實隻有黃河南北岸的一部分兒,至於長江上下遊,都算南蠻之邦,不入版圖之內。那黃河流域,全是低平之地,因黃河漬溢四麵八方的泛流,還有比較稍小的水,如濟水、淮河等。因受河水流溢的影響,本身水量頓增,容受不住,一齊湧出,弄得全個中原,完全變成澤國。人民不能安居,少不得向高處奔逃。偏偏那些地方又多獅虎豹狼等等猛獸,見人便噬。人民不死於水,便死於獸。
那時的百姓,也不曉得造下什麼彌天大孽,無端遭此亙古罕有的法劫。幸得舜帝知人善任,把治水之責,付諸夏禹和伯益二人。他倆奉了帝命,因水勢太大,一時頗難著手,便共同商議,出了一張榜文,征求治水意見。火龍真人、縹緲真人湊巧帶了平和夫妻前來見駕,路過此間,便先去請見禹、益二人,獻了疏浚之策,又有平和夫妻奉玉旨為大海龍王,相助平水,兼理水族事務,種種前事,告訴了他們。禹、益二人不勝欣悅,帶他們朝見舜帝,代陳來意。舜帝自有一番嘉獎,也和玉帝一般,加封王妃位號。於是兩真人才把平和夫妻,送入大海之中。
火龍真人親遊南海,采得大批水晶。施用妙法,替他們造起一座王宮,水波不興,內外通明,這便是世上相傳的水晶宮。縹緲真人便替他們運來各種陳設器皿之類,一一安置停當,不上幾時,居然布置成一座非常富麗的龍宮。龍王夫婦感入骨髓,除了稽首感謝之外,也沒甚話可說。兩師笑道:“你夫妻出身低下,竟能致此高位,一則爾等積功所致,二則也是機緣巧合,適有這場水災。連祖師和玉帝也十分重視你們,我倆才能各盡心力,教導栽成,並替你們弄成這樣一個好所在。要知此皆帝師覃恩,所以然者,也是屬望你夫妻不負此恩,竭盡心力,助凡間君王,了結此場劫數。此後水陸兩界限,完完全全清楚,不如從前那樣混沌一片,常常弄成災患。所有海中之事,既歸你倆專責,更要小心謹慎,黽勉從公。數十年後,爾等子孫出世長成,便可分別遠近要害,委派各處江湖河泊供職。此輩皆受爾夫妻監督,如有差誤,爾夫妻也不能免責也。”
龍王和龍妃都竦息聽命。二師見諸事已妥,自去八景宮複命。從此龍王夫婦,果然小心在意,夙夜匪懈的輔助禹、益,導來的水,一起收入海中。其有海族蛟龍黿黽之類,流入中原,毒害生靈者,龍王便派遣手下練就的將卒,前去收伏,仍舊攆歸海中。禹、益二人本是大大的忠良,對於治水一麵,完全照兩真人所獻計策,或疏或導,或浚或開。對於獸患一方,由伯益率領丁壯,預備火器,焚山搜捕,殺斃無算,這都是人力所能的事情。至於海麵上的工程,卻虧龍王夫婦協力幫忙,才得完全成功。人民樂業,從新劃訂疆域,分劃州界,成立一種簡單的地方製度。這些情事,全載禹貢一書,和本書沒有大關係。概從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