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站在後麵聽了,險些笑出聲來。這也難怪曹彬,皇後一夥暗謀太子之位,自是千般保密,而趙恒設法應對,也是隱秘的很,外間大臣,即使門下中書的重臣,除了呂端,其他人也一概蒙在鼓裏。
“嗯,李繼隆確實是個不錯人選,難倒大宋之兵多將廣,隻有他一人合適不成?”趙恒油滑多了,也不說不行,卻讓每個人心中明了:他不會啟用這個李繼隆。
曹彬為難上了:在他看來最合適的人選,被趙恒否了,其他的,有倒是有,隻是從太子剛才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太子對先皇並不感冒,而傅潛和王超,正是先皇一手提拔的得意將領,太子不喜此二人,由此推之,先皇的心腹武將,太子未必中意。
太祖時的武將,此時已老的老,死的死,如自己般動動嘴皮子,出言獻策還使得,身體力行為國戍邊就不行了。
滿朝武將,除了太祖一係,就是先皇一係。如此算來,要找個能力夠,太子又心儀的人選,難!
難歸難,太子見問,不答是不行的。曹彬猶豫良久,再答道:“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高瓊,久經戰陣,可以勝任。”
“高老將軍當然能夠勝任,隻是年逾花甲,怕是有心無力。”趙恒皺了皺眉,再次否決了曹彬的提議。
老將果然不行!曹彬暗道,繼續說道:“王繼忠、張耆,熟讀兵書,年輕有為,可以試用。”
王繼忠、張耆不是原襄王府舊人,就是汴京府門下,都是趙恒的嫡係。這個曹彬,果然老到,太祖的太好,先皇的不中意,我舉薦幾個你自己的人,總該沒話說了吧。
趙恒皺起了眉頭,不悅道:“他們幾個,我自知道如何使用,不用你來教我。一代名將,樞密院樞密使,曹老將軍,連個戍邊的可靠人選都提不出來嗎?”
趙恒臉色不虞,曹彬有些心慌,既而把心一橫,既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就秉持一顆公心,隻論能力,不論出身。就看你敢不敢用,能不能用了。
“靜戎軍、保州、長城、蒲城緣邊都巡檢使楊嗣、保州緣邊都巡檢使楊延昭,戰功彪炳,沉穩有智,可當一麵。”
張暉眼前一亮,楊嗣雖是頭次聽說,但楊延昭,大名鼎鼎的楊六郎,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張暉和趙恒平日裏品評現任武將,對這個楊延昭尤其重視,隻因他的名聲是從小說中來,現實中不知此人如何,所以一直不敢貿然啟用。但現在從曹彬口裏說出此人,這份量就重了。可見這個楊延昭,肯定能力一流。
而這個楊嗣,雖然陌生,但隻看他尚排在楊延昭之前,為曹彬說出口,就知此人比楊延昭隻強不弱。
“這兩人,有些意思。”趙恒樂嗬嗬道,他本來是心儀楊延昭的,但一聽楊嗣竟在楊延昭之前,臨時改了主意,“人才不可埋沒,就讓他倆一正一副好了。”
曹彬還想說話,張了張嘴,終於還是沒有說出口。燕若晴心細,看到了這點,悄聲在張暉耳邊提醒了一句。
張暉點頭,開口說道:“二楊能得曹老將軍青睞,能力定無問題。但此二人久在軍旅,卻遲遲不能晉升,其中定有緣故。太子既然要提拔重用他們,索性重用到底。給他們可以直達天聽的權力。如此,若有人暗中給他們使絆子,就不會輕易得逞了。”
曹彬身軀輕顫,看了張暉一下,不為所察的點點頭。趙恒連聲稱讚張暉想得周到,啟用二楊,就此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