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滿紙荒唐自為之(1 / 1)

第十九章

齊王被帶了下去,王軌的屍體也被收拾了之後,一切又重新趨於平靜。眾大臣仍跪在地上不敢起身,但心中已是大大的鬆了口氣,慶幸自己老成持重,沒有當即站在齊王一邊,要不現在被拖下去的人裏,肯定也有自己一份。

鄭譯與太子對視一眼,對群臣發話道:“如今陛下的死因也查清了,竟被下毒十幾年,除了那宇文護逆賊誰能做到?好在那逆賊逆黨已被清除幹淨,陛下也算得雪。宇文憲妄圖造反篡位,也被平叛,諸位也算是平叛功臣,”眾臣聞言紛紛麵露喜色,鄭譯滿意地看了一圈,接著說道“既然大家現在上下一心,現在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擁立新君,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子殿下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請太子殿下即位。”鄭譯跪下磕頭。眾臣一聽一齊磕頭大呼:“請太子殿下即位。”

太子大局在握,再沒什麼可顧忌的,轉身衝著皇上遺體所在的榻上就踹了一腳,罵道:“你個老東西,死都死了,還要嚇老子一跳。你要是早點死哪有這麼多事兒?”

自孔孟之後,最重孝道,就算是鄉野粗人也以孝為榮,漢武以來,舉孝廉更是成為百姓當官的重要途徑。更別說,這皇宮之中,滿朝文武的眼睛都盯著,就算裝也得裝出一副盡孝盡哀的樣子啊,太子行徑居然如此荒唐,別說其他大臣驚愕萬分,就算是太子最心腹的鄭譯此時也是一臉尷尬。

太子才不會顧他們什麼感受,發完了火,也解了今兒受一通驚嚇的悶氣,一想到一舉解決了皇上和齊王,從此便無人管束,倒是有些興奮地撂下這一屋子的大臣徑自走了,留下還跪著的滿屋子的大臣麵麵相覷。

楊堅還候在外麵,為了不讓太子顧忌多想,兵都散去了。太子看到立下大功的楊堅也是十分高興,連說三聲好好好,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卻也沒有與楊堅多留,命人抬著皇輦就往後宮去了。第二日得知,後宮妃嬪竟有三四個自盡了,對外都說殉葬了,還有七八個年輕貌美的被太子直接帶回了東宮,這些事聽了也隻能歎口氣,當成沒聽過罷了。

太子在東宮瘋鬧了三天,真真的是酒池肉林,醉生夢死,鄭譯也不停地給太子提各種荒唐的玩法,可就算如此,鬧了三天,太子也有些乏了,一時竟不知道還能玩些什麼,好在鄭譯安慰道,來日方長,以後都是這樣快活的日子,太子懨懨的臉上才又透出一些興奮的神色。

這日大宗伯①又上折子詢問葬儀的事,天子下葬,這可是天大的事兒,故大宗伯什麼都要請示,太子第一次當家做主,滿腦子盡是些不著調的想法,大宗伯冷汗淋漓,幸虧鄭譯和楊堅勸著,太子又對父皇葬禮實在是不那麼放在心上,大行皇帝葬禮才準備得大體上像個樣子。

大行皇帝宇文邕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孝陵。武帝下葬這日舉國哀悼,因為武帝親政之後實是治國有方,又東平齊國,北征突厥,功勳卓著,確為一代英主,所以百姓們都是真真切切地悲痛哭泣,太子又一向名聲不好,百姓不禁為以後的生活擔憂,哭得就更加傷心。

送葬的隊伍很長,文武百官和京城的百姓都披麻戴孝,走在最前方大宗伯的腿一直在發抖,抖得很厲害,走路都需要人攙扶,別人隻當他太過悲痛,不住地撫慰,他也一一應了,眼角卻不自覺地總是瞟向更前麵被一群黑騎侍衛保護起來扶靈哭泣的太子,假如,假如被別人看出來了,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啊,他想到了自己三年前四十八歲才得的唯一的寶貝兒子,不,他不敢再往下想,不能看,不能被別人發現了。

其實還有一個人和他一樣怕,怕得眼淚鼻涕一起流,倒是不用裝就是痛不欲生的樣子,正好符合他現在孝子的形象,在東宮當了八年的小太監,他和太子體量相當,背影更是十分相像。他對太子雖然忠心耿耿,但卻寧願去為了太子死十次,也不敢再享受這樣的榮光,他受著萬民敬仰,穿著八輩子也不敢想的軟滑舒適都要拿捏不住的絲綢料子做的從裏到外的孝衣,正扶著大行皇帝的棺槨哀哀的哭泣。若不是黑騎首領惡狠狠的目光一直緊盯著,他真想一下子暈過去,就當這都是一場夢。

注釋:

①大宗伯:周官名﹐春官之長﹐掌邦國祭祀﹑典禮等事。《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