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她的生活也不是怎麼好的,和我原來認為的有不少的差距。父親在她出生的那年就去世了,是母親一直照顧她,當他五歲的時候,母親得病也去世了。爺爺成了她唯一的親人,這也是母親臨死前,托付給了這個爺爺,五歲的她,走了一天,才到爺爺那,爺爺是個不喜歡鬧市的老人,他住在深山裏。那裏有山有水,還有很多的老人,這樣爺爺的生活,才可以說是幸福的。
鄧鸞從小就獨立生活,爺爺找了一些朋友照顧她,其實大多時候,她都不讓人幫助她,她現在住的那個地方,就有很多是爺爺的朋友。鄧鸞家是有錢的那種,所以她不缺錢花,她又是一個善良的孩子,所以在那個小區——科苑小區,大人小孩都很喜歡她,那也是她長大的地方。
在那個小區,之所以沒有人鬧事,是因為,那裏住著的不僅有老一輩的黑道中人,還有就是很多有頭有臉的大哥的父輩人。有人在那裏鬧過,後來那人死的很慘,最後連屍體都沒有完整的找到。這也許就是爺爺選那個地方的原因。
爺爺不經常來的,他一直住在農村,鄧鸞也長大了,爺爺就沒有在來過這裏了,對於鄧鸞我更是驚奇的一點是,她會武功,不是所謂的那種弱智美女,更不是我們所說的花瓶。
她給我講著這些經曆,我也很有感觸,這不是同情,我的生活也和他差不多,我曾多次問及我的父母,忠叔隻是長歎,說等我長大了,我就會知道了,可現在我還沒有長大,在他看來。
這樣相似的生活經曆是我們更能夠理解對方,更能夠體會一個人的孤苦伶仃,她這些年一個人過來,實在是不容易,何況她的性格是這樣的開朗。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是出淤泥而不染,更是讓我佩服,要是我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我都不知道壞到什麼樣的程度了,我要不是忠叔的教導,我現在也不知道有沒有今天。
像這樣有她陪,沒有任何人打攪的日子是幸福的,我們穿梭在人群中,享受著清閑自由的生活,忘卻一切的煩惱。現實實在是殘酷的,現實也有太多的問題要我們解決,是現在解決,根本沒有留給你思考的時間,有的時候自己也沒有辦法了,可又不能說,自己編造謊言,有的時候就玩消失,可問題還在,這樣就是一種逃避,也許現在我就是這樣做的。
晚上我跟著鄧鸞去爺爺那裏,山路崎嶇,有羊腸小道。這個地方在火車道的北麵,才成市在火車道的南麵,這個地方已經出了才成市了,這個地方與才成市基本上沒有聯係,更何況,這個地方偏僻,一般人是很難找到,也不會來這裏的。
這裏是一個村莊,村子的中間是一條小河,兩邊的房子後邊是竹林,爺爺住的地方,和大家的不一樣,爺爺住在竹林中,離河岸有百米遠,有一條用石頭鋪成的小道,通往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