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朱家祖先(1 / 2)

父親早逝,死去的時候,那一位朱家祖先,方才隻有八歲。

原本就窘迫的家境在沒有父親這個頂梁柱的支撐之後,朱家的情況變得相當的糟糕。

幸虧那一位朱家祖先的母親,是個非常堅強的女人。

在死了丈夫之後,她不但沒有改嫁,反而堅持一個人將自己的兒子拉扯長大。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續讀書,她甚至去給一些大戶人家做幫工,給他們洗衣服做飯帶孩子。

就這樣,在母親的支持之下,這個朱家的祖先勤學苦讀,終於在十四歲的時候,考取了秀才!

十四歲中秀才,這也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了。

朱家的一些親戚聽聞之後,終於都是開始接濟這一位朱家祖先。

而他也非常的懂事,中了秀才之後,他就去大戶人家,幫大戶人家家裏麵抄書,或者是逢年過節,幫別人寫對聯,以此掙一些家用的補貼。

等他到了十八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幫他借來盤纏,讓他進京趕考!

古代的時候,不像現代。

現在的交通便捷。

不說飛機、火車,便是各種各樣的平坦道路,都非常便於行走。

但古代的時候不是,古代不僅沒有這樣便捷的交通工具,而且大部分的地方,都是荒山野嶺,道路都是泥濘的山路,非常難走。

有的遙遠的地方,進京趕考,往往要數個月之前,就開始動身出發。

有錢人家的子弟,前往京城趕考,往往有車馬和仆人隨同,但是這一位朱家祖先家境貧寒,自然是沒有的。

他一個人帶著少量的盤纏和母親、鄉人的期望,踏上了進京趕考的道路。

朱家那個時候,居住在江浙省,從江浙省到京城,即便是現在,坐飛機都要六個小時,更加遑論是古代。

遙遠的路途,一路上的艱辛自然不必多說。

但帶著母親的期望和光複朱氏門楣的責任,這一位朱家的祖先咬緊牙關,朝著前方前進。

他白天趕路,夜晚休息。

借宿便借宿在寺廟,或者投訴在一些大戶人家的牛馬豬棚裏麵。

在古代,讀書人很受人尊敬。

一些大戶人家的家主,聽聞是進京趕考的秀才借宿,往往都大行便利,有的甚至還給他一些吃的東西。

在古代的時候,對恩情看得很重。

往往有一些這樣的故事。

有某個秀才,在進京趕考的時候,得到某個員外接濟,結果他高中狀元,一下子飛黃騰達,然後再轉過頭來,幫助恩人。

這樣的故事,在古代的時候,常為人所津津樂道。

就這樣,這一位朱家祖先一路前行。

為了不讓自己的學業生疏,他有的時候,走三天,便會停一天下來溫習功課,或者是走路的時候,都拿著書在研讀。

就這樣,他不顧艱辛,一路向前。

走了很長的時間之後,這一位朱家祖先,來到了一座山野的破廟之中。

破廟非常的古怪。

四處都已經荒廢了,牆壁和屋子有的甚至已經倒塌了,隻是讓人有些不安的是,寺廟的牆壁上,竟然還殘留著一些朱砂畫下的驅邪符咒的痕跡。

不僅如此,當這一位朱家祖先走進寺廟的院落之中,讓人難以置信的,寺廟的後麵,地上灑落著大量的符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