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餘建黨,今年三十郎當歲吧。
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呢?那自然是有其含義的。
我相信大家身邊都有許多叫建黨、建軍、抗美、援朝之類名字的,這都有其特殊的政治意義。
大多數叫建黨建軍的人,可能都是因為他們7月1日或者8月1日出生。
但我不是,我是1977年10月27日出生的人。這一年恰逢中央整黨建黨準備撥亂反正,而10月27日又恰巧是67年整黨建黨十周年紀念日。
我爹趕時髦,就給我起名字叫餘建黨。
別問我為什麼不叫餘整黨,我爹是沒文化,但是他也沒病。
他要是敢給我起名叫餘整黨,那小爺不見得能活到今天。
但叫建黨,也不是說就完全沒事了。
由於這個名字的普遍政治含義傳頌的太廣,所以每當我做完自我介紹後,別人都會很了解似得來一句:哥們兒,你七月一號生的吧?
人到中年,我也算是有所小成,終於可以在午睡之後,走到陽台上泡上一壺茶。然後,在別人都苦逼兮兮去上班的時候,獨自靠在躺椅上,恬靜的度過一個溫暖下午。
這在我年輕的時候,那絕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坐在6層家裏的陽台上,我俯視著下麵那些疾步匆匆的年輕人,不由得就想起了我像他們這麼大的時候。
那個時候,我可能過的比他們還苦一些。
我大學的時候,學的是法學。學這個專業的目的,是想著畢業了之後當個法官。因為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大學生還是包分配的。我覺得當個大法官很是威風,尤其敲那個錘子的範兒。
眼瞅著我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可是特麼的人算不如天算啊。國家突然就通知,以後大學生不包分配了。也就是說,以後我們這些個天之驕子,就要自謀出路了。
我這個恨啊,一下從人生巔峰跌落到穀底的滋味,大概就是這樣吧。
還記得那年我剛大學畢業,作為一個學法律的本科生來說,找工作還是挺難的。不像現在,你要是有本事,就可以參加考試,考進公檢法的大單位。
我那個時候還不行,你光有本事,沒有背景,人家單位是不屑於要你的。
所以我們那時候的法本生,要麼就是找個律所實習,要麼就是幹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
至於我,最開始的時候,我也是在律所實習的。但是到了後來,我卻毅然離開了律所,幹起了別的工作。
不過,那是後話。
懂行的人都知道,幹律師的,頭三五年的時候,還是很苦逼的,因為很窮!
窮到什麼地步呢,按照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兒來說,叫吃土。嗯,頭幾年的時候,除了個別家庭條件好的,大多數律師確實是窮到要吃土的。
因為窮,所以過日子就要精打細算。怎麼個精打細算法呢?
我再舉個例子,比如在外麵漂泊的人,都無法避免的一件事就是租房子。
有錢的,酒店啊,別墅啊,那都不叫個事兒。